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名句出处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
使使者:派遣使者。第一个“使”是动词。 廉颇:人名,战国赵人,为赵国名将,屡败齐、魏等国。长平之战时,坚壁自守,秦兵畏惧。但后来赵王受秦反间计,以赵括替换之,赵国大败。官拜上卿,与蔺相如为刎颈之交。
名句解读
完全读懂名句
赵王派使者去观察廉颇还能不能用(担任大将),廉颇在使者面前大力表现:一餐饭吃一斗米、十斤肉,穿上甲胄,跨上马鞍,显示他还很“好用”。
历久弥新说名句
这个典故被用在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词《永遇乐·千古江山》:“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流传成为此名句。
辛弃疾一生以抗金报国自任,官当得不小,可是理想不能实现,遂将满腹孤忠倾泻在他的《稼轩词》文句当中。这首《永遇乐》写于他56岁那年,心情和廉颇当年近似,仍有驰骋沙场的壮志。然而在南宋君臣弥漫着偏安主流思想的环境当中,辛弃疾的处境也和廉颇一样——还有谁来问“廉颇尚能饭否”吗?
名句可以这样用
人是铁,饭是钢,食量大意味着还能负担重任。对照三国司马懿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可知诸葛亮身体状况已不行。
曹操横槊赋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显示了他的雄心与不服老。同时,曹操不需别人来问,他自己是老板。所以,“尚能饭否”与“老骥伏枥”的用法是不同的。
名句故事
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将相和”壮大赵国的故事此处不赘。后来赵惠文王去世,孝成王继位,以赵括代替廉颇,被秦军在长平坑杀40万大军,于是再起用廉颇。可是孝成王死后,悼襄王又换掉了廉颇,廉颇投奔魏国。廉颇在魏国不受重用,而赵国数度被秦兵击败,悼襄王又想到了廉颇,廉颇也有意回赵国服务,于是有了上述这一幕演出。
可是,那位使者受了廉颇仇人郭开的贿赂,因而回报赵王:“廉将军虽老,食量还很大。但是他与我坐谈之时,短时间内上了三次厕所。”赵王认为廉颇老了(摄护腺肥大、频尿为老人常见疾病),就没有再起用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