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吟先生传原文
醉吟先生传
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忽忽不知吾为谁也。宦游三十载,将老,退居洛下,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先生安焉。家虽贫,不至寒馁;年虽老,未及耄。
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游之外,栖心释氏,通学小中大乘法。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友,平泉客韦楚为山水友,彭城刘梦得为诗友,安定皇甫朗之为酒友。每一相见,欣然忘归。洛城内外六七十里间,凡观寺、丘壑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人家有美酒、鸣琴者,靡不过;有图书、歌舞者,靡不观。自居守洛川及洎布衣家,以宴游召者,亦时时往。每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过,必为之先拂酒罍,次开诗箧。酒既酣,乃自援琴,操宫声,弄《秋思》一遍。若兴发,命家僮调法部丝竹,合奏《霓裳羽衣》一曲。若欢甚,又命小妓歌《杨柳枝》新词十数章。放杯自娱,酩酊而后已。往往乘兴,屦及邻,杖于乡,骑游都邑,肩舁适野。舁中置一琴、一枕,陶、谢诗数卷。舁杆左右悬双壶酒,寻水望山,率情便去。抱琴引酌,兴尽而返。如此者凡十年。其间日赋诗约千余首,岁酿酒约数百斛。而十年前后赋酿者不与焉。
妻孥弟侄虑其过也,或讥之,不应;至于再三,乃曰:凡人之性,鲜得中,必有所偏好。吾非中者也,设不幸,吾好利而货殖焉,以至于多藏润屋,贾祸危身,奈吾何?设不幸吾好博弈,一掷数万,倾财破产,以至于妻子冻饿,奈吾何?设不幸吾好药,损衣削食,炼铅烧汞,以至于无所成,有所误,奈吾何?今吾幸不好彼,而自适于杯觞讽咏之间。放则放矣,庸何伤乎?不犹愈于好彼三者乎?此刘伯伦所以闻妇言而不听,王无功所以游醉乡而不还也。遂率子弟入酒房,环酿瓮,箕踞仰面,长吁太息曰:“吾生天地间,才与行不逮于古人远矣;而富于黔娄,寿于颜回,饱于伯夷,乐于荣启期,健于卫叔宝。幸甚幸甚!余何求哉?若舍吾所好,何以送老?”因自吟《咏怀》诗云:“抱琴荣启乐,纵酒刘伶达。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不知天地内,更得几年活?从此到终身,尽为闲日月。”吟罢自哂,揭瓮拨醅,又饮数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醉吟相仍,若循环然。由是得以梦身世,云富贵,幕席天地,瞬息百年,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将至,古所谓得全于酒者,故自号为醉吟先生。
于时开成三年,先生之齿六十有七,须尽白,发半秃,齿双缺,而觞咏之兴犹未衰。顾谓妻子云:“今之前,吾适矣;今之后,吾不自知其兴何如?”
醉吟先生传赏析
此文是一篇人物的小传,记录了醉吟先生潇洒自放的老年生活。醉吟先生是谁?文中说“忘其姓字、乡里、官爵”,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但若略知作者白居易中晚年的生活,并知其人生的经历,不难猜出,这篇文章其实正是白氏的自传,是他对自己晚年生活的自况。
据《旧唐书·白居易传》记载,白居易自杭州归洛阳之后,将散骑常侍杨凭的宅子买了下来,遂得风雅乐趣于其中。而当时时政混乱,于宦途上屡经挫折的白氏越来越没有做官之心,对于人生的想法也不断地自“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醉吟先生传》就创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醉吟先生是谁,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人们可以知道的是他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宅子可以享受,并且他也觉得自己不甚贫、不甚老,完全有足够的资本去享受。文章开篇一段寥寥数行,有着隐隐的得意,也为整篇文章的风格和内容奠定了基调。
醉吟先生为何号“醉吟”?自然跟爱酒与喜欢吟诗有关。但他的喜好却不是仅止于此的呢!喝酒、抚琴、吟诗、佛学、图书、歌舞、游山玩水都是他的爱好,而且,因着爱好多,他还有着颇广的交游。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兴致高昂、穷极笔触地描述了醉吟先生极为丰富的日常生活,颇令人称羡。先生不但拥有许多爱好,而且他对每种爱好都颇为沉迷,并未厚此薄彼。这样的特质散落在这一段的各处描写中。他与朋友见面,因着共同的兴趣而“欣然忘归”,“……靡不游”“……靡不过”“……靡不观”三句排比,以“靡不”二字着重体现先生对这些事物甚为浓厚的兴致。对于宴游,他“时时往”;有人来访,他诗酒、丝弦皆要尽兴,最终还要畅饮至大醉才肯罢休。而出游亦是诸乐趣相伴,“兴尽而返”。如此穷尽人生乐趣的生活,这位醉吟先生竟然过了十年!而且,他这十年的丰富收获竟一点都不舍得给别人。可见他对自己的这些爱好,可谓是珍爱至极。
醉吟先生不但爱好多,而且还很有想法。他如此“过分”的尽乐,引起了家人的指责。他听不下去,竟然生发了一段看上去很有道理的反驳之词。第三段中,醉吟先生列举经商、赌博、丹药三种喜好带来的极大危害,从反面说明自己的这些喜好比起它们来真是好太多,是无伤大雅的。如此作比,听起来有那么些道理,却又让人觉得不是特别能服人,还带一点点偏激与强词夺理。最后还将指责他的人反过来责怪了两句。这么一个喜爱玩乐,又似带一点顽童孩子气的有趣的老先生的形象,就在他的举止言谈间,跃然纸上。他在反驳家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坐在酒罐子之间叹息,觉得自己比起某些命运乖蹇的古人,已经幸运多了,人生也别无所求了。可是他还是说“若舍吾所好,何以送老”,并吟诗明志,认定要这样安乐自放地过完余生。他的喜好,重要到已经是他安度晚年的唯一陪伴了。比起前文所表现出来的痴迷,此处他对这些爱好的感情,又更加深了一层。
醉吟先生爱好颇广,可是,为何独独以“醉吟”二字为号呢?作者通篇都在说醉吟先生,却在第三段的末尾才以数句简单的描写,带有些夸张地反复勾绘出老先生的一些举止形态,说明为何用此二字。虽然醉吟先生在每一种喜好上都投入极大的感情和乐趣,但在喝酒和吟诗上,他竟然可以“吟罢自哂,揭瓮拨醅,又饮数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醉吟相仍,若循环然”。如此反复数次不断,实在非一般人可及。而正是这样极端夸张的吟与饮,才让他当之无愧地自号“醉吟”。
在精力充沛地享受人生的同时,不可逃避的是年岁不断渐增。但纵然是“须尽白,发半秃,齿双缺”,已近古稀之年的老先生,依然诗酒兴浓。他对妻子表达了自己对在享受爱好中度过的这些岁月的满足。醉吟先生的老年生活真的达到了他自己所想要的那样一个状态,十分快乐地让自己的嗜好陪伴了老年的自己。
整篇文章挥洒自如,一气呵成,风格和醉吟先生的兴致一般豪放洒脱,若非白氏的亲身经历所感,又怎能写出这样形象真实生动、气韵十足的文章?
但跟着文中的醉吟先生畅快一番之后,当静下来思考,我们依然会想,以醉吟先生自况的白居易,他的生活和内心的情感真的就跟文中所表现的一样吗?文中,作者对醉吟先生行为的表现多有略显夸张与极端之处,但或许这正是作者想要的,在这样寄情诗酒,沉迷爱好的极致狂放中,他多少也想借此深深掩埋和忘怀欲舒展抱负而不能的无力与无奈感。中晚年后的白居易渐渐变成了一个吏隐者,将目光自朝堂转向山水;随着唐王朝的日渐衰败,作者自身的年岁渐老,最终,他的兼济之心和苦闷伤怀之感也只能在不断地游玩享乐中越来越淡。
(钱、方)
醉吟先生传注释
1、忽忽:恍惚。
2、过:访,探望。
3、洎(jì):到,至。
4、肩舁(yú):肩舆,轿子。
5、陶、谢:陶渊明,谢灵运。
6、货殖:经商。
7、损衣削食:节衣缩食。
8、庸:难道。
9、愈:胜过。
10、好(hào):喜爱。
11、刘伯伦:刘伶,字伯伦。嗜酒,曾作《酒德颂》对“礼法”表示蔑视。
12、王无功: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初诗人。
13、黔娄:战国时期齐国贤士,安贫乐道,虽极贫却视富贵如浮云。
14、伯夷:商末周初贤士。因不满武王伐纣而发誓不食周粮,后饿死于首阳山。
15、荣启期(前571—前474):字昌伯,春秋时期郕国(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人,博学多才却政治失意,然其人却甚能自得其乐。《列子·天瑞》曾记载,荣启期对孔子自言“吾乐甚多”,以此生能为人、为男、并得高寿而作为人生之乐。
16、卫叔宝:卫玠(286—312),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魏晋名士,玄学家。但寿命仅二十七岁。
17、兀:茫然无知的样子。
18、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开成(836—840),唐文宗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