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二首其一·死别已吞声》古诗翻译赏析-杜甫-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五言古诗 时间:2024-09-01 01:56

唐诗三百首第9首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其一·死别已吞声》,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一卷五言古诗。李杜二人的友情是唐诗史上的佳话,杜甫因牵挂流放夜郎的李白,忧思于心,久而成梦,这两首诗为梦醒后所作。杜甫在诗中,以梦见故友前的凄恻起笔,最后以梦醒后的感慨作结,可谓极沉郁悲痛之至。真朋友必无假性情,唯有至情至性的杜甫方能作出如此缠绵切至的诗句,也只有高才任性的李白才可当起如此的情谊与慨叹。而想及杜甫此时亦正深受流离失所、三餐不继之苦,更令人为他对朋友的诚挚情谊而感动。

梦李白二首⊙其一作品原文

梦李白二首其一·死别已吞声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梦李白二首其一·死别已吞声》古诗翻译赏析-杜甫-唐诗三百首

梦李白二首⊙其一译文注释

译文一

以为是死别而痛哭失声,又为是生离常忧伤悲戚。

在江南瘴疠流行的地方,得不到放逐人一点消息。

老友终于来到我的梦中,明白我对你的日夜思忆。

恐怕已经不是生前灵魂,路途遥远安危难以预测。

灵魂来时那里枫林青青,灵魂去时关山一片昏黑。

你如今被流放身陷罗网,怎么还能够有一双飞翼?

梦醒时分月光照满屋梁,还像照着你的清晰容颜。

一路江湖水深波浪险恶,多加小心别遭蛟龙吞没!

译文二

死别能令人无声地悲泣,而生别更使我长久地哀伤。想江南那瘴气弥漫、瘟疫横行的地方啊,你一遭放逐便再无消息。如今老友明白我拳拳的思念之心,所以才进入我梦境来的吧。只怕这并非你的生魂,路途遥远,生死难测。当你的离魂到来之际,枫叶犹然碧绿,尚未染霜而红,当你离魂返回之时,重重关隘是如此漆黑。想你身在罗网之中,又怎能生出翅膀飞来呢?醒来之时,月光照满了屋梁,我还以为它仍然映照着你的容颜。江水如此之深,波浪如此辽阔,你可千万小心,别被水中蛟龙给吞噬了啊!

注释

恻恻(cè):指悲痛。

瘴疠(zhàng lì):指因染受瘴气(热带丛林中动植物腐烂后所生成的毒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

逐客:遭到放逐之人,这里指李白受李璘牵连而在浔阳下狱,不久被流放夜郎。

平生魂:这里的平生是平时意,指生魂。

《梦李白二首其一·死别已吞声》古诗翻译赏析-杜甫-唐诗三百首

梦李白二首⊙其一作品鉴赏

赏析一

本篇写第一次梦见李白。从李白放逐消息不明写起,不知李白生死,诗人心怀忧惧,这是致梦原因。接着写诗人梦中情况和做梦时将信将疑的心理,最后写诗人梦醒后的幻觉,感到在月光下,李白的容颜还隐约可见,进而又担心李白的魂归时不要被蛟龙袭击,暗喻政治环境险恶,要李白小心谨慎。全诗写得迷离恍惚,似真似幻,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挚友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同情。

赏析二

李白、杜甫相差十一岁,但自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偶遇后,便一见如故,引为知交,但可惜翌年便即分手,从此永诀。虽然长久不见,但杜甫始终怀念李白,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身在秦州(在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北),听闻李白被远放夜郎(其时李白已遇赦而回),又有传说他已于途中落水而死,为此而忧思辗转,据说一连三夜都梦见李白,于是作了这两首诗。

第一首《梦李白》主要描述梦境和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开篇就说“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意为:倘若真切地得到你的死讯,或许悲痛还会逐渐消退,但如今你生死不明,却使我每日牵肠挂肚,哀伤总也难以消弭。夜郎在唐代为边荒之地,因为中原人士不服当地水土,所以遭放逐者十不一回,杜甫因此才会怀疑李白已死或将死。他认为是李白死后,魂魄来入其梦,可是又不愿相信传言的死讯,因此矛盾心理而哀伤更浓。“君今在罗网”,是将李白以喻飞鸟,将其下狱遭逐,落入法网,比作飞鸟落入罗网,所以说“何以有羽翼”,你怎能插上翅膀飞到我这里来呢?千山万水之间,两位伟大诗人的心仍然紧紧贴在一起,而由此中也可看出,杜甫对于李白已死的怀疑,其实是相当深的,他并非不信,只是不愿去相信而已。

前叙梦境,“落月满屋梁”则是醒后,月光中似仍得见梦中李白的容颜,所以说“犹疑照颜色”。在此半梦半醒,神思仍然恍惚之际,才有“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的奇特想象。《续齐谐记》中说:“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屈原)曰:‘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杜甫在此引用此典,正影射李白落水而死的传言,从中体现出他对李白的深切关念。

〖延展链接〗

杜甫和李白为彼此写的诗充满了深情厚谊。杜甫为李白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李白公认为杜甫写的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和《沙丘城下寄杜甫》。把两人的这些诗合在一起读,更具意味。

《梦李白二首其一·死别已吞声》古诗翻译赏析-杜甫-唐诗三百首

梦李白二首⊙其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号:字子美,号少陵

籍贯: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

作品风格:沉郁顿挫

诗人小传: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担任过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而被贬为华州参军,后辞官归隐于成都,建草堂而居。剑南节度使严武荐其为属官,杜甫全家因而移居四川奉节,两年后他离开奉节,辗转流离于江陵、衡阳一带,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病逝于湘江的一艘小船中。

杜甫半生漂泊,又经安史之乱,惯见民间疾苦,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毕见于作品之中。青年时代他亦怀抱大志,与李白等人交游,诗风较为明快、恣意,中年后则变为沉郁顿挫,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因此被誉为“诗史”。尤其在律诗上,他表现出了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后人也因而赞其为“诗圣”,诗而能成圣者,唯杜甫一人而已。唐诗人元稹评价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诗经》里的国风)、骚(屈原的《离骚》),下该沈(沈佺期)、宋(宋之问),言夺苏(苏味道)、李(李峤),气吞曹(曹操)、刘(刘备),掩颜(颜延之)、谢(谢灵运)之孤高,杂徐(徐陵)、庾(庾信)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