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就是指军事斗争,即敌我双方在战场上的对抗交锋。谁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谁就容易取胜。争得战净主动权要用欺骗敌人、迷惑敌人的方法,造成敌人的错觉,抓住有利战机,采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决定自己的行动。强调不要仰攻占据制高点的敌人,不要正面强攻背靠高地的敌人,不要盲目追击徉装溃败的敌人等等。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各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这而争利,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事之争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入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背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
孙子说:根据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从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编军队,到与敌军两相对垒,没有比争取有利先机、掌握主动权更困难的了。军争之所以难,是因为要变迂远为近直,转不利为有利。因此,采取迂回的途径,用利益引诱敌人,后于敌人发动,却先于敌人到达目的地,这才是真正懂得“变迂为直”的将帅。
军争有利有害。如果出动全军携带全部辎重去争夺先机之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而无法及时到达;但如果丢下辎重轻装前进,就难免损失一些物资装备。如果让将士轻装简从,昼夜不息地急行军,奔走百里去争夺先机之利,那三军将领都可能被擒,而且健壮的士卒在前,疲弱的在后,按常理最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如期到达;如果急行五十里与敌人争夺先机之利,那先头部队必然受挫,一般也只有半数的人可以如期到达;即使是急行三十里去争夺先机之利,也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如期到达。所以,军队没有装备辎重便不能生存,没有粮草供应也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一样会灭亡。
因此,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图谋,就不能与其结盟;不了解山林、险阻和沼泽等地形分布,就不能行军作战;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因此说,用兵作战是以诈谋权术为策略基础的,以是否有利来决定行动与否,并依照具体情况来灵活指挥军队集中或分散。因此军队应该快速行动时就要迅疾如风;应该缓慢行进时,队伍就要好比森林一样森严不乱;当攻城略地时要像烈火般迅猛;驻守防御时要如山岳岿然不动;当军队需要隐蔽时,就要如漫天阴霾,不可揣测;而出击时则应该像万钧雷霆,排山倒海。夺取敌人的财物,应分兵行动;开拓疆土,则要分兵扼守要害之地。总之,都应该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只有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帅,才能赢得胜利,这是军争所应遵循的原则。
《军政》上说:“用言语指挥听不清就用金鼓,用手势指挥看不清就用旌旗。”金鼓旌旗这些工具是用来统一军队视听的。军队行动统一以后,那么勇敢的将士不得擅自冒进,怯懦的士兵也不能独自后退,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大多用金鼓指挥,白天作战大多用旌旗指挥,这都是根据人们视听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对于敌方的军队,可以挫伤其士气;对于敌军的将帅,也可以动摇他的决心,使其丧失斗志。一般情况下,军队的士气在战斗初始时最为饱满旺盛,过一段时间就会减弱,到最后就会完全衰竭。所以,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避开敌军初始阶段的锐气,等到敌军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发起攻击,这是从士气上制伏、战胜敌人的办法。用严整的部队对付混乱的部队,用沉着、冷静的部队对付浮躁喧乱的部队,这就是从心理上制伏、战胜敌人的办法。用就近进入战场的部队来等待长途奔袭的敌军,用休整良好的部队对付仓促疲劳的敌军;饱食的部队对付饥饿的部队,这就是从体力上制伏、战胜敌人的办法。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灵活变化的用兵方法。
因此,敌人占据高地时,不要仰攻;敌人背靠山丘时,不要正面进攻;敌人佯装败退时,不要追击;面对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贸然攻打;面对敌人的诱兵,不要贪取;敌人撤退回国,不要阻击拦截;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敌人陷入绝境时,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注释】
①合军聚众:指聚集民众,组成军队。
②交和而舍:指两军营垒对峙的意思。和,“和门”,即军门;舍,驻扎。曹操注:“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
③莫难于军争:行军作战以夺取有利的制胜条件为最难。军争,两军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
④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指通过看起来迂远曲折的途径而达到近直的目的,化不利为有利。迂,迂远、曲折;患,祸患、不利。
⑤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比敌人后出动,而先于敌人到达战地,这就算是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了。汉简《孙子兵法》作:“……至者,知污直之计者也。”污迂皆从于声,可通假。曹操注:“后人发,先人至者,明于度数,先知远近之计也。”此句亦有“者”字。
⑥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是说军争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危险的一面。两个“为”均作“有”字解。
⑦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全军带着所有的装备、辎重去争利,就不能及时到达预定的地点。举军,全军带着所有的装备、辎重行动;不及,赶不到预定战地。
⑧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委,抛弃,丢下;捐,损失。丢弃辎重轻装前进去争利,辎重就难免损失。
⑨擒三将军:擒,被敌所擒;三将军,泛指统率上、中、下三军将领。三军将领可能被俘,即全军覆没的意思。
⑩十一而至:指部队因疲劳而大部分掉队,仅有十分之一的人到达。
蹶上将军:蹶(jué),挫败;上将军,前军的将领。指前军将领可能遭受挫败。
豫交:豫,通“与”,参与的意思。指与诸侯结交。
险阻:指山水险要阻隔的地形;沮(jǔ)泽:指沼泽地带。
以诈立:以诡诈办法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以利动:根据是否有利而采取适当行动。
以分合为变:分,分散兵力;合,集中兵力。指作战时兵力的分散或集中,应根据情况变化而变化。
其疾如风:疾,快速。指军队行动快速如风。
其徐如林:徐,缓慢。指军队行动缓慢时,犹如严整的森林。
侵掠如火:侵掠,指袭击、进攻。进攻敌人时,像燎原烈火,猛不可当。
不动如山:指部队驻守时,像山岳一样,不可动摇。
难知如阴:荫蔽时,就像阴云遮天看不到日月星辰那样。
动如雷震:行动起来,犹如万钧雷霆。
掠乡分众:乡,古代地方行政组织。此句一说指掠取敌乡的粮食、资财,要分兵数路;另一说是奇取敌之资财,要分出一部分奖励部下。
廓地分利:廓,开拓的意思。此句一说指开拓疆土,应分清利害,择要据守;另一说,开拓土地,分与有功者。
悬权而动:指权衡敌我形势,相机而动。
《军政》:古兵书。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金鼓、旌旗的作用是统一军人的耳目。金鼓,古代战争中用来指挥作战的工具。金,铜铎,闻铎即止;鼓,战鼓,闻鼓即进。
变人之耳目:变,适应。指根据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情况来变换指挥信号,以适应士卒的视听能力。
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指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锐不可当;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力量的损耗,士气逐渐怠惰;到了后期,士气衰竭,将士思归。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即避开敌军锐气,等到敌军怠惰疲惫,士气沮丧时予以攻击。
治气:这里作掌握士气讲。
无邀正正之旗:邀,迎击、截击的意思。指不要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
勿击堂堂之陈:陈,古“阵”字。指不要攻击实力雄厚、阵容齐整的敌人。
高陵勿向:陵,山陵;向,指仰攻。对占领高地的敌人,不要仰攻。
背丘勿逆:背,背靠、倚靠;逆,这里是迎击的意思。即敌人背靠高地,不可正面攻击。
佯北勿从:佯,假装;北,败北,即失败。此句指敌人假装败走,不要跟踪追击,以防遭敌伏击。
归师勿遏:遏,阻止、拦阻。指不要去拦阻正往本国撤退的敌军。
围师必阙:阙,通“缺”,指包围敌军时要留缺口。汉简《孙子兵法》为:围师遗阙。
【按语】
战场上最主要的夺取主动权的问题,这就是战争,争是必要的,但不可乱争,否则,不但争不来胜利,还会全军大败,本篇说的“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和“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都是很重要的原则,仅有原则还是不够的,还要看将帅会不会正确在使用。
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血战上甘岭,美军也不惜老本,进行争夺,在敌人的飞机大炮面前,志愿军改变了直接进攻的战术,转为坑道防守,当敌人进攻无力的时候,一举发起反击,收复了上甘岭地区,这就是“以迂为直。”也是典型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所以,美军西点军校的教官们,在讲述上甘内岭战役时,总爱大量地引用《孙子兵法》为军事根据,这也就不奇怪了。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埃及的坦克部队一举突破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叙利亚装甲部队也猛攻戈兰高地,连连得手,开战才三天,以色列就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坦克,一半以上的飞机,最重要的是战场的主动权也落到了阿拉手人的手里。
看来大势已去,可是,以色列的高级指挥官沙龙谙熟《孙子兵法》,他知道此时出奇兵方可致胜,于是,以色列在一天之内用苏式坦克组成了一支和埃及坦克部队一模一样的坦克旅,这妈“埃及坦克部队”,大白天通告无阻地过了苏伊士运河,一直插到了埃及的后方,切断了埃及部队的后方运输线,于是战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色列很快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出兵占领西欧诸国,几乎是兵不刃血,耸用的就是“以诈立,以利动”的战法,这就是魔鬼的会俩。
罗斯福总统在二战中,力主美国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就是解决盟军辎重和粮食的最重要的方法。这就是避免了“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的重大军事原则问题,为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大军事家的智谋。
题解
“军争”就是指军事斗争,即敌我双方在战场上的对抗交锋。曹操日:“两军争胜。”刘邦骥日:“此一篇,论两军争胜之道也。庙算已定,财政已足,外交已穷,内政已敕,奇正之术已熟,虚实之情已审,即当援为将者以方略,而从事战争矣。”孙子认为,用兵打仗最困难的就在于怎样“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正如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所说:“最漫长的战略道路,通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要根据行军时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计算得失,灵活作战。
在开篇中,孙子便指出,从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动员民众开始,到两军对垒,“莫难于军争”。谁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谁就容易取胜。争得战净主动权要用欺骗敌人、迷惑敌人的方法,造成敌人的错觉,抓住有利战机,采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决定自己的行动。
此外,孙子还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提出了军争之法,如:“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强调不要仰攻占据制高点的敌人,不要正面强攻背靠高地的敌人,不要盲目追击徉装溃败的敌人等等。尤其是本篇中孙子提到的“避其锐气,击其情归”。毛泽东曾予以肯定,指出:“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情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
实例
狄青掷钱稳军心
北宋时期,南方广源州的依智高起兵反叛朝廷,宋仁宗派大将军狄青前去平定。
狄青率大军离开桂林后,由于出路艰险,一些士兵开了小差;而且,随着行军困难,开小差的现象一天比一天严重,即使严加惩处,也收效不大。狄青手下有个多才多智的谋士,叫作刘易。狄青向刘易请教对策,刘易搜肠刮肚,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几天后,大军在途中休息。狄青召集身边的将士,对他们说:“此次远征,山高水险,路途坎坷,吉凶难卜,难怪弟兄们开小差。我现在想借助神明来测知吉凶。我把100个铜钱扔上天空,待它们落到地上,如果个个面朝上,那就是吉,我们就进军;如果有一个铜钱不是面朝上,那就是凶,我们就班师回朝,诸位意见如何?”众将士齐声说“好”。
狄青命令一名亲兵拿来一袋铜钱,狄青伸手从袋子中抓了一把,数足100枚,攥在手中,然后闭上双眼,虔诚地祷告:“神明保佑!神明保佑……”
将士们一个个瞪大眼睛,望着狄青。
突然,狄青睁开两眼,将100枚铜钱抛入空中,待铜钱落地,将士们纷纷跑上前观看——100枚铜钱个个面朝上!顿时,“神明保佑!”的欢呼声响震山谷,三军将士无不欢欣鼓舞。
狄青向天空中跪拜致意,然后命人拿来100个钉子,把100枚铜钱钉在地上,又用青纱罩在上面,还亲自动手加了封,最后,再次祷告:“待大军得胜回朝,一定用厚礼祭奠神明,到那时再取回这些铜钱!”
其实,这是谋士刘易借助将士们迷信鬼神的心理来稳定军心的一条“诡计”——因为所有100枚铜钱的上、下都是“面”,铜钱和“将士”都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
果然,自狄青掷铜钱以后,士气高涨,再也没人开小差。狄青指挥三军迅速南进,一举平定了依智高的叛乱。
所谓“兵不厌诈”,“诈”得好,可以欺骗对手,把对手玩弄于股掌之中;同样也可以“诈”自己人,来提升本方的士气,稳定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