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的故事,釜底抽薪的历史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26 20:34

釜底抽薪的故事有:曹操釜底抽薪夜袭乌巢、韩信奇兵下井陉、英军“OP”出妙计德军潜艇成铁棺等

【釜底抽薪原文】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文】

不要和敌方硬拼,而要设法削弱其气势,这就是《周易?履》卦山说的以柔克刚的办法。

釜底抽薪的故事,釜底抽薪的历史故事

釜底抽薪故事1

曹操釜底抽薪夜袭乌巢

“釜底抽薪”的关键是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踞守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兵力只有三万多人。曹操与袁绍两军隔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两军相持的时间越长,双方粮草的供给就成了战争胜负的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曹操探听乌巢没有重兵防守,决定偷袭,断其供应。他亲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轻装急进,夜袭乌巢。乌巢守粮的袁军还在迷迷糊糊之中就被曹军包围,剿灭殆尽,袁军的一万车粮草也被一把大火化为灰烬。袁绍大军得知粮草被烧,军心大乱,袁绍也没了主意。曹操便趁机发动全面进攻,最终袁绍只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自古以来粮草供给就是部队生存之根本,是部队战斗力的本源。所以才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曹操与袁绍征战,正面交锋,曹操可能永远也无法击败袁绍,但曹操知道军队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他烧了袁军的粮囤,断了袁军的根本与能源,因而能大败袁军。这是极为高明的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的故事,釜底抽薪的历史故事

釜底抽薪故事2

韩信奇兵下井陉

气势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想消除敌人的气势需要釜底抽薪,而要激励本方的气势则需破釜沉舟。

韩信和张耳统率几万大军去打赵国,韩信知道井陉口的险要,不敢轻视,他把兵马驻扎在井陉口三十里外,派人假装生意人,混入赵城去探听消息。

赵王听说这事急召陈余等人商议,谋士李左车献计说:“韩信这次借灭了魏国的余威,攻打赵国,其锐气是抵挡不住的。不过,我看他的军队战线太长,我们利在速战速决。井陉这条路十分险阻,只可容单骑通过,车子转弯,队伍不能成列,如果他要从这里进兵,势难兼顾给养,辎重粮草,必定留在后面,只要给我三万兵马,我绕道出击,截取他的粮草。这里深沟高垒,不用跟他交锋,到那时他前进不得,后退不能,不出十日,就会取他和张耳的性命。而如果采取固守的办法我们就会失去主动权,也难以退敌。”

陈余本是个书生出身的主帅,见识迂拘,自诩以仁义统军,不喜欢诈谋,决定不采用李左车的计谋。

密探把这个情报告诉韩信,韩信高兴万分,传令各将领,授以密计,分头去部署。等到半夜,韩信给将士分了些干粮,下令全军拔寨起行,说:“今日便能攻破赵国,等打了胜仗再吃早餐!”又挑选了两千精兵,拿着汉军红旗,从小路转入小山埋伏,吩咐道:“大军和赵军对击,我会诈败引他追击,你们一见赵军空营追击的时候,就乘机杀入赵营去,砍倒赵军军旗,换上红旗,坚守着空营,就可以打败他们了。”

等韩信的大军闯过了井陉口,陈余大开营门,出军迎战。他恃着兵多势众,一拥上前,使用钳形攻势,想把韩信包围。韩信急下令军士抛鼓掷旗,返身逃脱。赵军见此情形,认为韩信不堪一击,倾营出动,拼力追击,如排山倒海一样,把韩信逼到河边。而在河边上,早已有汉军曹参等列阵等待,见赵兵纷纷到来,就大声叫:“前面是大河,退无可退了,想活命的只有回身反扑。有谁不听令的,立即斩头!”

汉军士兵一听会被杀头,连忙反扑,拼死搏斗,无不以一当十。赵军被阻,无法再进。陈余见此情形,便下令停止进攻,回营固守。

可他在回途中,却远远看见营中的军旗都变了样,仔细辨认,分明都是汉军的红旗,不由得心惊胆战。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斜刺里又杀出一支兵马,汉将傅宽引兵正好追到,赵军被两路夹攻,阵脚大乱,很快就被打败了。

这一战致使陈余被杀,赵王与李左车被俘,赵国从此灭亡。

釜底抽薪的故事,釜底抽薪的历史故事

釜底抽薪故事3

英军“OP”出妙计德军潜艇成铁棺

釜底抽薪是预防事件爆发或爆发后寻求彻底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是指不直接与其正面的锋芒对抗,而是从其侧面或幕后下工夫,从根本上减弱它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不久,德国制造出一种新式武器——潜水艇几十艘,准备交给德国海军使用。

但是使德国海军最头疼的是,没有操纵这些技术先进,仪表精密、操作复杂的新艇人员。为此,德国海军部向最高元首写出报告,呈请示意。

希特勒看过报告,决定要海军部立马从全国招募潜水员。

次日,海军部便在全国各大报纸上登载了招募年轻潜水员的消息,同时还大肆宣扬参加潜艇部队的好处。

这一招果然灵验,很快海军部便拥满了前来招考潜艇部队的年轻人。在报名处,青年人纷纷陈述他们的参军动机:“我认为潜水员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一份极具浪漫色彩的工作,我很高兴能报考潜艇部队,准备在潜水艇部队司令邓尼兹上将的指挥下,为元首尽忠。”

为了应付这种情景,破坏希特勒的这一计划,英国海军代号为OP—16W的情报部门筹划了一项釜底抽薪的行动计划。

一日清晨,德国人走出家门,看见到处都是把潜水艇画成“钢铁棺材”的传单,而在印制精美的漫画旁,还配上了令人恐惧的文字:“切记,年轻人当潜水员存在极大的危险,不仅会缩短寿命,而且还有随时葬身鱼腹的可能……”还写着:“潜水员的死亡率是所有兵种中最高的,是坦克兵的7倍,空军的8倍,普通海军的9倍,普通陆军的15倍……”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对德广播电台节目中,给适龄的德国青年支招,告诉他们如何假装身患某种疾病、反应速度慢、情绪不稳定等,以此来逃避潜水员的应征。

几个月后,德国海军部承认,由于受到英国情报部门的鼓吹,德国青年对潜水员一职普遍产生了恐惧和抵触心理,许多青年纷纷放弃了报名的念头;报了名的青年更是忐忑不安,情绪不稳,无法通过体检。海军部的应征计划就此落空。

希特勒知道了勃然大怒,下令强行征召!可即便如此,德军潜水员的招募工作也已经拖延了好几个月。英国这种抽德国青年思想的“薪”的高招,不仅直接阻碍了德国潜艇部队的建设,而且对德国海军作战的实力,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极大地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力。

三十六计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