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东击西的故事,声东击西的历史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26 20:28

声东击西的故事有:司马懿声东击西,诸葛亮将计就计、班超智取莎车国、魏孝文帝假借南征巧迁都等

【声东击西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④。

【译文】

敌人神志慌乱,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事变和复杂局面,正如坤下兑上的萃卦受到扰乱一样,要利用敌人这种不能自主把握前进方向的时机,对敌人发起进攻。

声东击西的故事,声东击西的历史故事

声东击西故事1

司马懿声东击西,诸葛亮将计就计

声东击西之计,早已被历代军事家所熟知,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随机应变。

蜀汉建兴七年四月,诸葛亮领兵攻魏。得知这一消息,司马懿任张合为先锋,戴凌为副将,率十万大军前往祁山迎敌。

司马懿大军到达祁山后,摆好架势准备迎击。可据前去蜀军打探消息的人回报,诸葛亮虽然先到达祁山,但却一直并未出击,两军之间还未交战。司马懿听完觉得很奇怪。照理说,蜀军远征作战不宜拖得太久,最好速战速决,可如今却迟迟不动,肯定有阴谋。而据派出的细作探听,魏军这边的陇西各郡守军都十分用心,日夜提防,并无意外情况,只有武都、阴平二处,毫无消息。司马懿听到手下禀报的这些军情,用心思索了一下,想出了一条计策。他准备亲自领兵出阵与诸葛亮交战,然后派两员大将郭淮、孙礼从小路前往增援武都、阴平,再从背后突袭蜀军,以此来打乱蜀军阵势。郭淮、孙礼二人领命立即领五千人马从陇西小路直奔武都、阴平,准备按计行事,从蜀军背后发起突袭。没想到的是他二人正领兵行进,忽然哨马来报,说武都、阴平已先后被蜀将王平、姜维攻破,而蜀军已离郭淮、孙礼率领的魏兵不远了。孙礼听到这一讯息,又惊又疑。他与郭淮商议,认为蜀军既已攻破武都、阴平,就没有必要把大军放在城外的道理,其中肯定有诈。他们二人准备先撤兵再说。他们正要下令退兵,忽然听到一声炮响,从山背后闪出一支军马,大旗上写着:“汉丞相诸葛亮”。原来诸葛亮识破了司马懿使的是声东击西之计,表面上每天派人在正面阵前与蜀军交战,暗地里却让人袭击大军背后。而他只不过是借机来了个将计就计,就轻松拿下武都、阴平,郭淮、孙礼所部也因此被围,最终大获全胜。

声东击西的故事,声东击西的历史故事

声东击西故事2

班超智取莎车国

声东而击西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做到,能以假象迷惑敌人,使对手摸不着真实意图而无所或少做防范,这样自己才能稳操胜券。

东汉时期,班超为了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而出使西域。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先打通南北信道,而正处信道中心的莎车国已经归附匈奴,并且还在煽动周边小国反对汉朝。班超于是决定联合于阗等国,先平定莎车国。莎车国眼看抵挡不住,连忙向龟兹求援,龟兹王率五万人马前来援救。而班超等人的兵力不足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班超想来想去,不能硬拼只能智取。

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准备撤退的谣言,并让手下在莎车俘虏面前大声宣扬对他的不满。当晚,班超下令,命令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而他自己则率部向西撤退,全军显得一片忙乱,而莎车的俘虏都得以趁机逃脱。他们回到莎车营中很快就把汉军的动向报告给了莎车王和龟兹王。莎车王和龟兹王果然中计,他们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汉军,龟兹王还亲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可班超早有准备。他刚撤出十里便让大军趁着夜幕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很快就驰过班超大军的隐蔽处。班超按照事先约定,与东路的于阗人马迅速合围,杀向莎车军。莎车王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攻克了。而龟兹王追赶了一夜却连班超部队的踪影都没见到,又听到莎车国已被平定的消息,大吃一惊,知道大势已去,只好返回了龟兹。

声东击西的故事,声东击西的历史故事

声东击西故事3

魏孝文帝假借南征巧迁都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面对重重阻力,孝文帝以进为退,声东击西,假借“南征”之名,终于达到了迁都洛阳的目的,将自己的改革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

从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开始,他就一直想着要迁都洛阳。因为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一直是汉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还曾是东周、东汉和魏晋的都城。迁都洛阳,不但能加强同中原汉族门阀士族的联系与合作,还可以乘机摆脱鲜卑守旧贵族势力的束缚掣肘,推行改革。但他的这个计划遭到了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连普通民众也表示不满。很显然孝文帝想要克服这些障碍,走常规之路显然不行,他只能另辟蹊径。

北魏太和十七年八月,孝文帝亲率大军30万,南下“伐齐”。事也凑巧,他们一路上碰上连绵秋雨,历经近一个月,30万北魏将士才总算抵达洛阳城下。到达时所有人都已经疲惫不堪,随行的大臣更是筋疲力尽,叫苦不迭。但孝文帝却显得热情高涨,他执鞭催马,下令将士立即开拔,豪言不灭南齐誓不回归。

文武百官见此情形,心中暗暗叫苦,一个个跪倒在地,恳请孝文帝体恤下情,停止“南征”。孝文帝闻言大怒,执意要南征,还斥责众大臣不要阻碍他一统天下,否则军法处置。孝文帝的“野心”让众大臣惊出一身冷汗,纷纷劝谏,想打消孝文帝“称霸”的念头。孝文帝见大臣们言辞恳切,便假意为难地说,如果大家都不想南征也不是不可以,但我们劳师兴众,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就班师回朝吧,这样国家还有什么信用可言,岂不是要被天下人取笑。随后便一脸为难地表示,索性趁此机会迁都洛阳,也算对臣民有所交代。众大臣贪图安逸,虽然对迁都之事不满,但他们更不愿南征,最终只得同意迁都。

为了迁都洛阳,孝文帝一人分饰两角,既是卖家也是买家,“漫天要价”是他,“就地还钱”也是他。他不愧是政治运作上深谙孙子“以迂为直”原理的行家里手,先是开出那些王公贵族、大臣僚属们难以接受的天价――“南征”,然后再“就地还钱”,提出一个大家勉强能够接受的价格――“迁都”,让大臣们两“害”相衡取其轻,不得已了接受“迁都”的最终结果。

三十六计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