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展示我城内空虚,就是“虚者虚之”。敌人产生疑虑便会犹豫不决,这就是“疑中生疑”。敌人怕中埋伏便不敢进城。但这是一种风险很大的计谋,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了解并掌握对手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空城计原文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文】
本来兵力空虚却故意显示不加防守的样子,使敌人难以揣摩;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这种用兵之法显得更加奇妙。
【注释】
1、虚者虚之: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我方空虚的实际情况,第二个“虚”为动词,使……空虚,让……空虚。虚者虚之,即我方本来就空虚,那就让这种空虚的情况表现得更加空虚。
2、刚柔之际:语出《周易·解卦》。意思是在敌刚我柔、敌众我寡这一力量对比悬殊的关键时刻。
空城计按语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诸葛而后,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焕死,河西汹惧。以张守珪为瓜州刺史,领余众,方复筑州城。版干裁立,敌又暴至。略无守御之具,城中相顾失色,莫有斗志。守珪曰:“彼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敌疑城中有备,不敢攻而退。又如齐祖珽为北徐州刺史,至州,会有陈寇,百姓多反,珽不关城门。守陴者,皆令下城,静坐街巷,禁断行人鸡犬。贼无所见闻,不测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设警备。珽复令大叫,鼓噪聒天。贼大惊,登时走散。
【译文】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用兵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本来兵力空虚,却要把不加防范的样子显示给人看,自从诸葛亮以后,运用此计的人为数不少。比如唐玄宗时,吐蕃人攻陷了瓜州,守将王君焕战死,河西的老百姓十分惊慌。这时朝廷任命张守珪为瓜州刺史,他率领一部分民众,重新修复城墙。筑墙夹板两端的木桩刚刚立好,吐蕃人又来突袭。当时没有防御的武器,城里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丧失了战斗的勇气。这时张守珪对大家说:“敌众我寡,战乱的创伤还没有平复,不能用弓箭、礌石等武器去硬抗,必须用智谋来制服敌人。”他于是在城墙上面,设置酒席大宴众将领和士兵。吐蕃人因此怀疑城中有埋伏,不敢进攻,反而撤退了。又比如,北齐祖珽被任命北徐州刺史,刚到任就遇南陈大军侵入,当地的百姓大多数也起来造反。祖珽下令不关城门,让守城的士兵都到城内去,静坐在大街小巷,街道上禁止行人通行。全城顿时寂然无声,鸡鸣狗叫声音不乱。南陈军因此探听不到城中的情况,也摸不清城中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因此怀疑是一座空城。就在敌人疑惑不定之时,祖珽命令城中士兵突然大声喊叫,同时锣鼓喧天,南陈军队大吃一惊,纷纷逃散了。
【计名源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故事指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后人称诸葛亮此举为空城计。
空城计计谋精解
空城计,采用的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古人用兵,讲究的是“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逆反用计,空城计却打破了以往兵家的常规用计格局,以“虚者虚之”的反常之计,使虚虚实实变幻无穷,不再有固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
空城计是在形势特别危急的情况下而布置的疑阵,借以迷惑敌人,渡过险关。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敌方指挥官越是小心谨慎多疑,所得的效果就会越好。这种方法多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如果被敌人识破,敌军乘虚而入,是十分危险的。因而,它是悬而又悬的“险策”。
此计谋有以下特点:
(一)“虚而虚之”,以便使敌人“疑中生疑”。本来是空虚的,偏偏显现出更加空虚的样子给敌人看,其目的就是使敌人“疑中生疑”。何为“疑中生疑”呢?一般地说双方交战,总是要互相隐瞒真实情况,所谓“兵不厌诈”,即使遇到正常情况,也要反复地进行分析研究,不能完全凭自己的直觉,随便作出判断。这种不轻易相信对方的做法即为“疑”。在遇到反常用兵的情况时,除了要进行正面的分析外,还要进行反面的分析,这就是所谓的“疑中生疑”。心理学上讲人的心理常常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心理定式。当这种定式被打破之后,人们往往会心无定向,难免会心有余悸,惶惶然不知所措。
(二)“实而虚之”,以便迷惑敌人,使其中计。本来是强大的、准备充分的,却偏偏装出空虚无力的样子,使敌人误以为我兵力空虚而且有空隙可乘。“实而虚之”主要有两个目的: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为了更大或者是更远的目的,暂时隐蔽起自己的实力和锋芒。这种暂时的隐藏是为了等待时机,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发动突然进攻,使对方措手不及,防不胜防,这是其一。诱惑敌人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在我方兵力强大,并已设好埋伏的情况下,就希望敌人能够进到我们的包围圈内,如果这时我们不表现出弱小可欺的样子,敌人就必然惧而远之,只有让敌人觉得在我们身上有利可图时,才有可能被引诱过来,这是其二。
当敌人运用空城计时,我们可采用如下措施加以应对:
(一)多次试探以明虚实。俗话说:“兔子尾巴藏不了。”意思是说无论多么狡猾的兔子,它都无法逃过猎人的眼睛。我们的敌人就如同狡猾的兔子,无论他使用什么伎俩,“虚而虚之”也罢,“实而虚之”也好,都无法逃过我们的反复试探。试探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打草惊蛇之法进行试探,所谓的“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就是进行战斗侦察,以求探明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这种试探最好反复几次,因为一次两次敌人可能伪装得很像,不会露出破绽,但绝对经受不住多次的来自各个方面的试探。如果敌人对我们的试探一直不作任何反应的话,就说明他们已发现了我们的意图,我们可以将计就计,看准部位和机会来一个“无中生有”,使之措手不及,无力应对,只得乖乖束手就擒。
(二)与敌相持以定虚实。在我们经过多次试探之后,依然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话,可以采用在“空城”之外,耐心等候,以静观变化的方法来探其虚实。凡采用“虚而虚之”计谋的人,因自身的力量弱,所以在心理上也是“虚”的,他时时刻刻都承受着强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这就决定了敌人不可能伪装太久,时间一长他就坚持不住了,难免会露出马脚。这时我们守在敌人周围,不攻不撤,打起无烟的“持久战”,敌人就会因坚持不住而暴露自己的真面目,这样一来我们就可识破敌人,进而采取攻打他的策略,敌人因兵力虚弱,自然不堪一击。
(三)全面分析以辨虚实。为了辨别敌人向我们展示的情况是真是假,我们要作全面的分析。所谓的全面分析,就是既要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分析,又要从空间上进行横向分析;既要根据各种情况分析其绝对力量,又要根据敌我的对比分析其相对力量。只有进行全面的分析,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不至于被敌人的假象所蒙蔽。
空城计政治谋略案例
叔詹退敌
公元前666年,楚文王去世,王后息妫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楚文王的弟弟公子元想讨好嫂嫂,得到美人的欢心,在息妫寝宫附近的馆台中日夜歌舞,奏靡靡之音。息妫知道公子元的用意,感叹道:“我的丈夫文王,不问军事,未曾向国外扬威,致使声望日下。阿叔身为令尹,不奋发图强,重振国威,却沉醉于靡靡之音中,真令人担心!”
息妫的话传到公子元耳朵里,公子元想炫耀一下楚国的武力,讨好嫂嫂,决定派军队出去打几个胜仗。于是,他率领大军去攻打邻邦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郑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一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排。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观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旗兵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旌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旌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们,急忙撤兵了。”
空城计军事谋略案例
孔明空城抚琴退敌军
蜀国丞相诸葛亮,字孔明。他带领5000名士兵前往西城,准备把存放在那里的粮草运回汉中。这时十几个密探接二连三飞马来报,说魏国统帅司马懿率领一支15万人的军队如黄蜂一般正向西城拥来。而此时,孔明身边只有一些文官,连一名战将都没有,他率领的5000名士兵有一半以上已押运粮草离开了西城,现在城中只剩下不到2500名士兵。随行官员们得知这一消息,都大惊失色。孔明马上登上城楼观望,只见天边尘烟滚滚,司马懿的大军已离这儿不远了。孔明下令:“将城上旗帜落下藏好,士兵各就各位,不准擅自离位或大声喊叫,否则斩首。城门大开,每门留二十名士兵,穿上百姓服装,清扫街道。如果司马懿的军队来了,谁也不得擅自行事。我自有计策。”
随后孔明身披鹤氅,头戴纶巾,在两个小童的伴随下,携一张古琴登上城楼。在栏杆前坐定,又点燃了几炷香,然后开始抚琴。
这时,司马懿先头部队的侦察兵已到达城下,看到这般情景,急忙回去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听了大笑。他命令部队停下。自己策马向前,从远处观望城中情况。事情果然如侦察兵报告的,但见孔明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端坐在城楼上抚琴,座前香烟缭绕。他左边的小童双手捧着一柄宝剑,右边小童手执拂尘,城门附近有二十几个百姓在默默地打扫街道。司马懿看后,心中顿生疑团。他策马而归,急命后军变前军掉头向北山方向退去。路上,他的次子司马昭不解地问:“诸葛亮肯定手中无一兵一卒,才设下这个圈套,父帅为何命令大军撤退?”
司马懿答道:“诸葛亮为人谨慎,凡事都是三思而行。他从未冒过一次风险,今天城池四门大开,其中必有埋伏。一旦我军进了城,就正中了他的计,你还不明白啊!赶快撤退不会错!”
司马懿军队撤走后,孔明抚掌大笑。官员们无不惊讶,他们问道:“司马懿是魏国著名将领,今日率15万大军来犯,见了您就仓促而退,是何道理?”
孔明答道:“这个人认为我思维周密,办事谨慎,不会冒风险。他看到我们城门大开,就以为有埋伏,于是便撤。我原本不愿冒险,今日用此计,实是无奈。”
在场的官员听后都赞叹不已,说道:“丞相真是神机妙算!若是我们遇到此事,恐怕早就弃城而逃了。”
孔明说:“我只有不到2500名士兵,若弃城而逃,那跑不了多远,司马懿就会将我们全部生擒。”
后人有诗赞说:瑶琴三尺胜雄师。
李广临危不乱退匈奴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定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绝不敢轻易进攻的。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距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
空城计商战谋略案例
石油巨子波尔格德
波尔格德是石油企业家的儿子。1914年9月刚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回到美国,便决心从事石油开采业。
但是,他不想依靠十分富有并在美国石油界颇有影响的父亲。他要凭自己的本领,自力更生地开创一番事业。
1915年10月,美国俄克拉何马州有一个石油矿井招标,参加投标的企业家很多。有不少投标者实力雄厚、财大气粗,竞争异常激烈。
波尔格德此时才成立的公司资金不足,不是那些大企业家的对手。但是,这个油矿很有潜力,对他很重要。怎么办呢?经过冥思苦想,波尔格德找到了一个高招——空城妙计。
投标那天,波尔格德租了一身十分华贵的衣服,约了一位他所熟悉的著名银行家,同他一道前往投标会场。
到了会场,波尔格德显得气度不凡,胸有成竹,加上身旁有著名的银行家陪伴,致使在场的企业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那些跃跃欲试,准备在投标中一决胜负的投标者,心里不免忐忑不安。想到波尔格德是石油富商的儿子,现在又有大银行家做“参谋”当“后盾”,感到自己绝非波尔格德的对手。
于是,投标会场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企业家们竟三三两两地相继离开了,留下的也不敢竞价。
结果,波尔格德以500美元的低价就轻而易举地中标了,他这套空城妙计应验了。
四个月后,即1916年2月,波尔格德中标的那个油矿采出了优质石油。他马上以4万美元的价格将油矿售出,很快便获得了3万多美元的纯利。
波尔格德一处又一处地投资开采石油,不断成立新的石油公司。到1917年6月,23岁的波尔格德已成为拥有40家石油公司的富翁。
松下幸之助妙计渡难关
松下公司是由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创办的一个电器制作所发展而来,如今它已成为一个大型电器王国。但是,松下公司在发展历史中,也多次遇到生存危机好在有松下幸之助的谋略让松下公司一次次渡过难关。
20世纪50年代,日本出现经济大滑坡,不少企业已经难以支撑。为此,松下公司召开了董事会研究对策。
会上不少人提出,公司的产品卖不出去,已经没有钱发工资了,唯一的办法是裁减一半员工。消息传出后,整个公司人心惶惶,许多职工感到,在这个时候离开松下也是没有出路的。
日本的一些别的大公司,为了减少开支,也在纷纷裁人,一时间社会上到处是失业的人。由于害怕失去工作,不少工会又组织了罢工,这样一来,劳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一些与松下做生意的公司,也在观望松下如何动作,看松下用什么办法渡过难关。
可是,此时松下幸之助却因病躺在医院里。于是,商界传出许多谣传,说松下已经病倒了,松下公司对渡过难关没有什么办法了。
公司的武久和井植两位高级总裁到医院看望松下。
“松下先生,我们现在很困难,已经拿不出什么办法了。”武久说。
松下问道:“真的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吗?”
井植说:“松下先生,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首先把公司的职员减少一半。”
松下躺在床上没有说话,但是看得出来,他的心里早已有办法了。
“我已经决定一个人也不减!”
武久和井植一听,大吃一惊。
松下看出了他们的疑惑,便说:“如果我们减人,别人就看出了我们的困难。他们就会趁机和我们讲条件,如果我们不减人,则向外界表明,我们是有实力的,也是十分自信的,别人就不敢小看我们,不敢和我们竞争。”
“松下先生,不减人当然好了,可是总要有个办法呀!”
“办法我也已经想好了,那就是改为半天上班,工资按以前发全天的。”
“这个办法怕是不行吧,这样下去,公司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了一个空架子了。”
“哈……哈……”松下笑了,“就这样办吧,你们不要担心,绝对不会像你们想的那样的!”
武久和井植半信半疑地走了。
两人回到总部,集合起全体员工,一级一级地向下传达松下先生的决定。员工们听到这个决定都高声欢呼起来。几乎所有的人,都发誓要尽全力为公司而战,公司上下出现了万众一心、共渡难关的场面。
当外界听到松下公司不减一人,而且只上半天班,发全天工资的做法,顿时感到松下不愧是日本第一大公司,定有灵丹妙药和回天之力,更重要的是,这一决定稳定了军心,人人上阵,全力工作,只用了两个月,松下的产品又全部推销出去了。不但停止了半天工作制,而且还要加班加点才能把大批订货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