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交近攻:交,结交;攻,攻打。即结交远方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军事上指为分化瓦解敌人方面的联盟,而采取暂时结交远处难于获利的敌人,直接进攻近处相邻易于攻取的敌人,这是一种各个击破的谋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根据地理位置和利益亲疏来制定不同的政策是必要而有效的。
远交近攻原文
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文】
如果地理条件受限,形势发展受阻,攻取较近的地方就有利;攻取遥远的地方就有害。这是从《易经·睽》卦象辞“上火下泽”一语中领悟出的道理。
【注释】
1、形禁势格:禁,禁止。格,阻碍。形禁势格,也作形格势禁,指形势的发展受到外界条件的阻碍。在这里,指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
2、上火下泽:语出《周易·睽卦》。上火下泽,火焰向上燃烧,水流向下流淌,二者相乖违。意思是说,我方有数个敌人,但是敌人之间可以为我挑拨,使他们相互之间发生矛盾,然后将其各个击破。
远交近攻按语
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腋。范雎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译文】
在攻势混乱的局面中,各种势力陷于联合与分裂,频繁变换之中,都为自己争夺利益与发展。远处不要去进攻,可以用利益与其友好相交;如果与邻近国家相交好,反而会使变乱发生在自己身边。战国范雎的谋略,就是以地理位置的远近,作为结交或攻击的准则,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计名源出】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这是范雎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手段。
魏国人范雎到秦国游说,见到了秦昭王。秦昭王向范雎询问富国强兵之策,范雎侃侃而谈:“目前七国之中,最强大的就是秦国。秦国沃野千里,甲兵百万,雄踞四塞之固,进则能攻,退则能守,一统天下应该不费力气。但是,最近大王听信丞相魏冉的话,轻易发兵攻打齐国,我认为这是断送秦国的前程。”
秦昭王表示不解:“攻打齐国有什么错呢?”
范雎说:“越过韩、魏两国攻打齐国,这是十分错误的。即使取胜,大王又怎能把得到的土地同秦国连接起来呢?当初,齐王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楚国,曾占领千里之地。但结果齐国连一寸土地也未得到,却被韩、魏两国瓜分了。其原因是齐国离楚国远,韩、魏两国离楚国近。依我看,大王应当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秦昭王听得入了迷,接着问道:“什么叫远交近攻呢?”
范雎说:“远交近攻就是与离得远的国家订立盟约,减少敌对国家,而对离得近的国家抓紧进攻。诚能如此,得一寸土地就是一寸,得一尺土地就是一尺。打下韩、魏以后再打燕、赵;打下燕、赵之后再打齐、楚。大王只要实行这条计策,用不了多少年,保证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
范雎的一席话使秦昭王大为开怀,秦昭王高兴地说:“寡人以后就听先生的了!”于是秦昭王立即拜范雎为客卿,并按照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把攻打齐国的人马撤回来,改为攻打近邻魏国。此后,秦国夺取了邻国的大片土地,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远交近攻计谋精解
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便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取的外交诱骗。远交近攻是战略方面的运用,不是具体的战术运用。其主要目的是分化瓦解敌人的联合阵线,防止敌人联合行动,这样就有利于我方将敌人各个击破。
我们为何不采用近交远攻而采用远交近攻呢?采用远交近攻之计的好处,从正反两方面加以阐释,显而易见。
近交的不利之处有两个。一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近处之敌即使暂时安抚下来,随时也有翻脸的可能。二是近敌就在我们的外围,就像蚕茧蛇蜕一样,紧紧束缚着我们向外发展。要想继续发展,非得冲破这个阻碍不可。远攻的不利之处有三个。一是远道袭人,风险颇大。《孙子兵法》说:“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二是舍近求远,劳民伤财。《孙子兵法》说:“久暴师则国用不定。”三是即使取得了胜利,夺得了土地,因远离本土而无法保卫,反而成了沉重的包袱。
与上相对应,远交的好处有二。一是分化瓦解敌人的联盟,孤立近处的敌人,使其得不到援助而束手就擒。二是结交远者本身就是一种麻痹手段,使之放松警惕,以便日后突袭取胜。近攻的好处有三。一是进攻近敌可以拓展我们的地盘或势力范围。因新攻取的疆土与我们原有的国土连在一起,所以便于守护和利用。二是近距离作战便于集中力量,容易取得胜利。三是进攻近敌相对来说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要少,对国家财政不会产生严重影响。
远交近攻之计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对于不同的敌人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由于敌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念不同,他们对危险的感受不同,因而对我们的用途也就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吃大锅饭,而要看人下菜碟,对不同背景的敌人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对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处于有利地位,而不至于让敌人牵着鼻子走。对敌人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分化敌人的一种手段。
(二)从容易攻破的地方入手,其势如破竹,事半功倍。从容易攻入的地方入手,可以尽快打开局面,产生势如破竹的效果。“从易者始”就容易取胜,获取胜利之后,对士气就会是一种激励,反过来又会争取更大的胜利,这样会产生一种良性的循环。
相反,如果从难者始,久攻不下,下而不见其利,士气就会大减。对付众多的敌人,更应从容易的开始,然后有次序、有重点地予以歼灭。从地理位置上看,最容易攻取的当然是距离最近而又弱小的敌人了。进攻这样的敌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三)将敌人的联盟彻底瓦解,使其无力对抗。无论自身如何强大,众多敌人联合起来的力量都是难以应付的,在众多敌人联合的形势下,首先进行分化瓦解,破坏敌人之间的联盟,使他们同床异梦或彻底分开,变被动为主动,在敌人之间不能协同作战并且不能互相救助的情况下,各个歼灭敌人就变得轻而易举。
如果敌人采用远交近攻之计,我们应采取如下防范对策加以应对:
(一)及时识破敌人的阴谋,借机利用敌人。我们一旦发现敌人已把自己作为“远敌”而结交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接受他们的结交。这样做有益于我们赢得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敌人对我们采取攻击时,我们不致措手不及,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另外,我们可以借机利用敌人,既然我们可以成为敌人的“远者”,反过来敌人也同样可以作为我们的“远者”而“交”之。我们利用其来主动送上门的机会,稳住他们,然后就可以实施我们的“远交近攻”之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在被敌人利用的同时,借机先行,巧妙地利用敌人给自己创造成功的契机。
(二)及时揭露敌人的阴谋,联合对敌。我们一旦发现敌人已经把自己视为“近敌”,难逃被攻击的厄运时,消极等待等于自取灭亡,要首先针对敌人分化瓦解的策略,广为结交,争取同情和援助,进而将敌人破坏的对敌同盟重新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被孤立,被击破。争取援助时要晓之以利害,公开地彻底地揭露敌人“远交近攻”的分化阴谋,激起盟友的义愤,大家联合成坚固的长城,共同对敌,使敌人的阴谋无法实施,很快破产。
(三)依据敌情,相机而动。依敌我双方的不同情况,争取不同的防御策略。如果我们的力量足够强大,同时又有广泛的同情和援助,并且有了充分的战斗准备,那么不妨来个“御敌于国门之外”;如果我们的力量较弱或敌人锋芒毕露,那么我们不妨来个“诱敌深入”;如果敌人方面有机可乘,我们不妨来个“围魏救赵”。这些防御措施的应用并非孤立存在,也非一成不变,要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
远交近攻政治谋略案例
范雎畅谈妙计助秦攻魏
魏人范雎因为受迫害,逃亡到秦国。秦昭王问他富国强兵之计,范雎说:“秦国土地广大,兵马众多,统一天下,应该是不用费多大气力的,但是您的主帅和大王您,都有失策的地方。”秦王感到范雎说得有理,就请范雎指出他的过错。范雎说:“您越过韩国、魏国去攻打齐国,这就是失策。齐昭王舍近求远攻打楚国,结果一寸土地也没有得到。不是不想得到土地,而是形势不允许他得到。诸侯国见齐国战线拉得很长,因为攻打楚国,部队累得疲惫不堪,就联兵攻齐,使齐国几乎灭亡。齐国攻打楚国,实质是养肥了韩国和魏国。所以大王您应该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得一寸土地就是一寸,得一尺土地就是一尺。大王一定要抓住韩国和魏国,因为此二国是天下的枢纽,是物产最丰富的地方。再用您的威信去影响楚国和赵国。楚国和赵国归附后,齐国就一定害怕。韩国和魏国就会成为秦国的俘虏。”秦王听后,连连点头。
公元前286年,秦国用范雎远交近攻的办法攻打魏国,取得初步胜利。此计谋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远交近攻军事谋略案例
郑庄公争当霸主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被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策略,取得当时的霸主地位。当时,郑国的近邻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
于是,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较远的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更远的实力强大的齐国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都东门围困了5天5夜。虽未攻下,但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邹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攻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一小块地盘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国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又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就这样,郑庄公努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了。
远交近攻商战谋略案例
杨至耀远交近攻终成饮料大王
新加坡饮料大王杨至耀取得成功,便是运用了“远交近攻”之法。
新加坡乃弹丸之地,市场有限,但各类饮料厂家林立,竞争激烈。杨氏公司认为要想在新加坡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远交”国外市场,将公司发展为跨国集团,以更强大的实力“近攻”新加坡国内的对手,并把其作为杨氏公司发展的战略手段。杨至耀认为东方市场的代表是中国,而西方市场的代表是美国,于是杨氏公司决定结盟中国和美国的企业发展国外市场。在中国,他发现可口可乐、雀巢咖啡已占领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于是独树一帜,在广州白云经营豆奶产业,试产试销一举成功。在美国,他发现其他东方食品进入美国市场很困难,问题在于经营的平等权利得不到认可,于是他出资5000万美元重金买下美国重庆食品公司的商标,使杨氏公司的产品大摇大摆地进入了美国各大超级市场,美国重庆公司也成为杨氏公司的经营伙伴。
杨氏公司结盟东方市场和西方市场之后,迅速成长为业务遍及全球的跨国集团,而那些眼光短浅或动作较慢的新加坡同行只能望“杨”兴叹,蛰居下游了。
阿姆卡远交近攻力拔头筹
美国电气行业执牛耳者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西屋电气公司,以及实力不很强的阿姆卡公司都在研制新型低铁矽钢片,而竞争的结果却是阿姆卡公司拔了头筹。这正是阿姆卡公司十分重视信息情报工作的结果。
在研制超低铁省电矽钢片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通用”和“西屋”也在从事同类产品的研制。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钢厂也有此意,而且准备采用最先进的激光囊处理技术。阿姆卡公司分析形势后认为,以自己的实力继续独立研制,可能落在“通用”“西屋”之后,风险极大,若要走合作研制之路,应必须选择好合作者。与“通用”“西屋”联手,是“近亲联姻”,未必有利于加快研制过程,再者将来只得与之分享美国市场,还得考虑崛起的日本钢厂。与日本钢厂并肩合作,是“远缘杂交”,生命力旺盛,研制过程自然会加快,而且将来的市场大,可以以太平洋为界。于是,阿姆卡选择了日本钢厂作为合作伙伴,结果比预定计划提前半年研制成功。
阿姆卡的“远交近攻”,最后终于战胜了“通用”“西屋”两大强劲的对手,从而适应了现代电气高科技对电气材料不断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