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擒故纵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26 20:20

欲擒故纵:欲,想、希望;擒,捉拿;故,故意;纵,放开、放松。为了要捉拿它,故意先放开它,使它不加戒备。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故意放松一步。军事上指要想使敌军失去战斗力,彻底瓦解,必须示以一线生路,让其抱有不战而求逃生的念头,这样会造成更有利于己的战机。

一般来说,一时纵敌百日之患,但在特殊情况下,纵敌不仅无害反而有益。有时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有时是为了积蓄力量以便更有效地打击敌人,有时是为了防止敌人做垂死挣扎,减少自己不必要的牺牲。但纵敌也必须有节有度,要记住,纵敌不是放任不管,放虎归山,而是在战略上的必要放松。

欲擒故纵原文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文】

直接紧逼敌方,敌方就会猛烈反攻,回避敌方,敌方就会自然减势。既不能放开敌方,又要避免直接逼近,这样既削弱了敌方的体力,又瓦解了敌方的斗志,等待敌方实力耗尽,我方一举擒获,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这是从《周易》需卦卦辞中领悟出的道理。

【注释】

1、逼则反兵,走则减势:逼,以武力相威胁,指正面进攻。走,跑。把敌人逼得太紧,他可能会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

2、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等待、顺应。孚,诚心。整句话句意为:要善于等待,缓和战局,有诚心和耐性,才会有大吉大利。

欲擒故纵按语

所谓纵者,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迫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蹑之,故辗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若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译文】

“纵”,并不是说要将敌人放走,而是一直跟随他,只是稍微放松一点而已。《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往死路上去逼之”就是这个意思。其所谓“勿追”,并不是说不必追赶了,只是说不要把敌人逼得太紧。诸葛亮施用七擒七纵的计谋追孟获,就是采用了放了又追的方法。其用意在于扩展领土,利用孟获的地方领袖地位,使南方蛮族全部服从。严格地讲,这不属于兵法的范畴。如果从战争角度而言,那么,既然已经逮住了敌人就不能轻易放走他。

【计名源出】

此计最早表达是在《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这句话体现出卓越的辩证思想,后世对此多有发挥。《鬼谷子》指出:“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太平天国·文书》说:“欲擒先纵,欲急故缓,待其懈而击之,无不胜者。”“欲擒故纵”,意思是为了捉住敌人,事先要放纵敌人。这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计谋。

欲擒故纵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计谋精解

欲擒故纵,原文作“欲擒姑纵”。“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运用此计要铭记以下三点:

(一)抓牢手中的线,莫让风筝跑丢。我们放风筝时,无论风筝飞得多高,离我们有多远,它都跑不出我们的手掌心,因为在我们的手中有一条长线牢牢地牵着它。对待敌人也是如此,我们要始终跟随敌人,不能让他跑掉。

(二)等敌人逃累了我们再捉。落入我们掌心的敌人只要觉得还有一点逃脱生还的可能,它就会拼命地逃走。在惊慌恐惧中拼命逃跑,既是体力上的消耗,也是精神上的消耗,如果我们一直给他施加死之威胁,但又留给他可逃脱的幻觉时,为了避害他就会一直拼命跑下去。人的体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最后跑累的时候,他就会自己停顿下来,这时他也就丧失了反抗能力,我们便可手到擒来。如果不是在他跑累的时候擒拿他,因为他仍有反抗的能力,很可能会拼个鱼死网破。这样,我们既不能捉到敌人又会被敌人猛烈反攻,损失在所难免。

(三)故意骄纵敌人,使其丧失警觉。在敌人面前我们要故意退让,骄纵敌人,使其自我膨胀,士气松懈,丧失警惕,反倒以为我们势力弱小,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因而思想松懈,给我们提供了捕捉的契机。

我们应采取如下防范对策来应对敌人的欲擒故纵之计:

(一)重整旗鼓绝不气馁,变被动为主动,变撤退为反击。一旦战争失利我们不能灰心丧气,消极逃遁,因这还不是最终的胜负,要反过来利用敌人放纵我们的机会,尽快地重整旗鼓,恢复和壮大自己的力量,或选择有利的地势来对抗敌人,或设好埋伏诱骗敌人,或回转身来反击敌人,绝不能让敌人的企图得逞,也不能让敌人的欲擒故纵之计得以顺利实施。

(二)见机行事,绝不恋战,快速机敏地脱离危险之地。我们在和敌人决斗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自己已经处于被动地位,有被敌人包围的危险时,就应及时脱离险境,主动撤退。因为这时敌人还没有形成严密的包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任意选择突围的方向和路线,而这时敌人也无思想准备,不会立即反应过来跟踪我们。即使跟踪,我们早已脱离危险之地,如果我们继续恋战不知逃脱,敌人就会赶上来包围住我们,到那时我们再想突出重围就十分困难了。

(三)隐蔽行迹,迅疾地摆脱敌人的跟踪。我们免不了被敌人跟踪,所以应该速战速决,而不能长时间拖着大尾巴在后面,因为这样很快就会被拖垮。一旦冲出重围,选准撤退的方向时,就要快速隐蔽地行动,采取金脱壳或瞒天过海之计,摆脱敌人的跟踪,这样才能脱离危险。

(四)“故纵”而不纵,绝不放松警惕,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敌人采用暂且放纵我们的真正意图就是要消磨我们的斗志,松懈我们的思想,然后乘机突袭我们。为了不让敌人的企图得逞,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旺盛的斗志,不能因敌人的暂时放松而麻痹大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欲擒故纵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政治谋略案例

石勒一举歼灭王浚

西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准备剿灭王浚。但是王浚势力强大,恐一时难以取胜。石勒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准备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言辞恳切,对王浚一番吹捧,王浚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的部下游统伺机反叛,准备投靠石勒,石勒却杀了游统,并将首级送给王浚。这使得王浚对石勒更加放心。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百姓们粮食断绝,而王浚却不顾百姓死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致使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见时机成熟,亲自率军攻打幽州。当年4月,石勒率部来到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大梦初醒时,已经身首异处了。

王浚刚开始谋反时,石勒并没有实力歼灭他。而且当时不易获得当地军民的全力支持,于是他首先设计稳住了王浚,然后暗中积蓄力量,待机而动。等到幽州遭受水灾,而王浚又激起民愤时,石勒才借机一举歼灭了他。

欲擒故纵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军事谋略案例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蜀后主建兴三年(225),蛮王孟获起兵10万反蜀,建郡太守雍阎、群舸郡太守朱褒、越窗郡太守高定相继投降,声势甚大。蜀丞相诸葛亮奉旨起兵50万南征。在智破三郡叛军之后,大军继续向泸水(川滇边境)挺进。适逢马谡奉后主之命前来劳军。

诸葛亮又将他放了,并领他参观蜀军营寨,亲自送至泸水边,派船送回。孟获第二次被放回本寨后,首先将部将董茶那、阿会喃杀了,然后与其弟孟优商议以假降方式夜袭蜀营。诸葛亮将计就计,第三次将孟获活捉。但孟获仍然不服,他说:这是因为我弟贪杯,误吃了你们的毒酒,并非我没有能耐,如何肯服?如果你放我兄弟回去,我们收拾兵马和你大战一场,若再被擒,方肯死心塌地归降。

诸葛亮第三次又将他放了。孟获愤然回归本洞,派人带上金银珠宝往八番九三十甸各部落借得精健蛮兵数十万,一路杀气腾腾来战蜀军。诸葛亮避其锋芒,领军退至西洱河北岸扎营,然后派精兵暗渡至西洱河南岸,抄了蛮军后路,第四次将孟获活捉。诸葛亮怒斥孟获:这次又被我擒了,还有何话可说?孟获说:我误中诡计,死不瞑目。

诸葛亮声言要斩,孟获全无惧色,要求再战,诸葛亮只得第四次将他放了。孟获回去后,又聚集数千蛮兵躲入了秃龙洞,与该洞洞主朵思凭借险山恶水,据守不出。孔明走访当地老人,寻得解毒甘泉和可辟瘴气的薤叶芸香,避过毒泉恶瘴,引军由险径直取秃龙洞,第五次擒得孟获。但孟获仍不服,并说:我祖居银坑山,有三江之险,重关之固,你若能到那里擒我,我便子子孙孙,倾心服侍。诸葛亮远虑深谋,第五次又将他和孟优、朵思等人放了。

孟获连夜奔回银坑山老巢,又请来八纳洞洞主木鹿3万驱兽兵助战。诸葛亮破了孟获之妻祝融夫子的飞刀,布假兽战胜木鹿的兽兵,识破孟获妻弟带来洞主假缚孟获夫妻献降诡计,第六次生擒孟获。但孟获说,这次是我等自来送死,不是你们的本领,如第七次被擒,则倾心归服,誓不再反。

诸葛亮又将其放之。孟获回洞后,采纳妻弟带来洞主的建议,从乌戈国请来3万刀剑不入、渡水不沉的藤甲兵,屯于桃花渡口。诸葛亮设疑兵,一步一步地将藤甲兵诱入预伏干柴、火药、地雷的盘蛇谷,堵住前后谷口,纵烈火将乌戈国的3万藤甲兵烧了,第七次生擒孟获。诸葛亮令人设酒食招待孟获夫妇及其宗室,叫孟获回去再招人马来决战。这一次,孟获却不走了,并说:“七擒七纵,自古未有。我等虽然是化外之人,也懂得礼义,难道就如此没有羞耻之心吗?”于是领各洞蛮民诚心归顺。

孟获归顺后,诸葛亮命其继续为蛮王,所夺之地,尽皆退还,蜀军班师,孟获亲自送诸葛亮渡过泸水。后来孟获仕蜀,官至御史中丞。终蜀之世,蛮方一直太平无事。

诸葛亮七擒七纵,“纵”的是孟获其人,而最终“擒”的是蛮王及蛮方百姓的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此蜀国有了一个巩固的南方,诸葛亮可全心致力于伐魏了。

欲擒故纵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商战谋略案例

能干的“哈里逊”

1981年1月,美国IBM电脑公司总部发生了一起重大失窃案,一份有关软件设计的秘密技术文件竟从保险箱内不翼而飞了。公司老板勒令保卫处法律顾问卡拉汉迅速破案。卡拉汉从一位刚从日本访问归来的某公司经理佩里那里得知,日立公司主任工程师林健治藏有一份“IBM-3081K”电脑的设计手册。于是,卡拉汉怒火中烧,决心要对日本人进行一次大报复。他找到联邦调查局特别侦探贾连特逊,两人秘密策划了一起“欲擒故纵”的计谋。

不久,林健治应邀万里迢迢来到美国与卡拉汉洽谈一笔大生意,化名为“哈里逊”的贾连特逊也出场相陪。密谈中,林健治邀功心切,对他们两人的真实身份毫不怀疑。卡拉汉笑脸相迎,处处装出为林健治着想的“哈里逊”神秘莫测,表明他是唯一能弄到“IBM”内部情报的人。林健治急不可待地提出日立公司愿以1万美元来买“IBM”最新产品的情报资料。“哈里逊”嫌酬金太少,林健治立即加价,愿以5万到10万美元换取最新电脑控制程式的代码。

“哈里逊”提出要现金,林健治满口答应了。

没隔几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日立公司驻旧金山办事处的宁静,主任工程师成濑急忙抓起话筒,电话里传来了“哈里逊”的声音:“有关参观事宜,请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

成濑不放心地问:“我们愿出1万美元,想看看机器,如果出问题,本公司损失就太大了。”“哈里逊”一口保证没有问题。

第二天,成濑从旧金山匆匆赶到这里和“哈里逊”接头。“哈里逊”将他带进一间密室,他看到成堆的新产品,急不可待地打开相机,连连照个不停。这时,躲在暗处录像的联邦调查局密探见此丑态,差点笑出声来,只有老奸巨猾的“哈里逊”不动声色,并假惺惺地催他快拍。

到了1982年6月21日,日立公司派往美国执行窃密计划的林健治又到旧金山和“哈里逊”进行最后磋商。“哈里逊”说:“你们要的情报已全部弄到手,只要先付钱,便可交货。”经过一番唇枪舌剑,林健治答应以52.5万美元成交,付清现金,约定次日上午交货。

第二天上午九时,林健治等四名日本商业间谍按约定时间来到一座大楼门口。走进大门,突然从前后左右闪出几个彪形大汉,恶狠狠地向他们扑来,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每个人的双手都被手铐铐了起来。林健治在绝望中看见“哈里逊”朝他走来,刚想喊叫,忽然一下子又愣住了。原来,此时的“哈里逊”已不是风度翩翩的某公司老板,而是手持联邦调查局逮捕证的特别侦探贾连特逊。林健治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但已经晚了,无可奈何地低下了头。

三十六计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