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虎离山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26 20:24

调虎离山:调,调动,设法使老虎离开它所占据的深山,以便于捕获。比喻用计谋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以便乘机进攻。在军事中,指引诱敌人远离其作战的据点,在其没有任何凭借的不利条件下,与之进行决战。

调虎离山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其核心是“调”字。“调虎离山”要先让敌人离开有利地形,或者让敌人失去有利条件,再实施袭击和包围,其中调动对手既是关键也是难点,一定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灵活运用。

调虎离山原文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文】

利用不利的天时、地理条件困扰敌人,用人为的谋略引诱敌人。主动进攻有危险,诱敌来攻则有利。

【注释】

1、待天以困之:天,指各种自然条件。待天以困之,指战场上等待自然条件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

2、用人以诱之:用人为的假象去诱骗敌人。

3、往蹇来返:语出《周易·蹇卦》。蹇,困难,危险;返,返回,即与蹇相反。往蹇来返,在这里意为向前进攻敌人很困难,有危险;这时就要采取与之相反的方式,引诱敌人出兵到对我方有利之地,然后将其消灭掉。

调虎离山按语

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以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译文】

《孙子兵法》中说:“围城攻坚是最下策。”如果强行攻坚围城,就是自取灭亡。既然敌人已据有有利的地形条件,就不应该去强攻。何况敌人早有准备,力量处于优势。敌人居于有利地位,除非他认为有利可图,他是不会轻易离开有利阵地来进攻的;敌人处于优势,如果不利用天时地利等有利条件以引诱敌人,就无法取胜。东汉末年,羌人首领统率数千兵马,在陈仓崤谷中阻挡虞诩行军。虞诩下令停止行军,向朝廷上书请求援兵,等待援兵到来后再进军。羌人听到这一消息后,便信以为真,分散开各自去附近县城抢掠财物去了。虞诩便利用羌兵离开的时机,下令日夜兼程向前进军,每日疾行百余里。虞诩又命令军士驻军做饭时,每人做两个灶,并使灶的数量每日增加一倍。羌人误以为援兵陆续到了,于是不敢追赶攻击他们,结果他们冲破了羌兵的封锁。虞诩宣称要等待援军到后再向前进军,就是故意让羌人误以为能利用援兵到来前的时间去大肆掠夺,也就是用利诱的方法将羌人调开了;他命令不分昼夜地急行军,就是要得到天时地利上的有利条件;加倍修灶,就是人为地制造援军陆续赶到的假象来迷惑敌人,使敌人误以为援兵已陆续赶到,不敢进攻了。

【计名源出】

“调虎离山”一语可能源于《管子·形势解》。该篇中有这样一段话:“虎豹,兽之猛者也,属深林广泽之中,则人畏其威而载之。人主,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势。故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去其门而迫于民,则民轻之而傲其势。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意思是说,虎豹是兽类中最威猛的。当它们居住在深山大泽之中时,人们就会因惧怕其威风而敬畏它们。君王是天下最有势力的人。如果深居简出,人们便会害怕他的势力。虎豹若是离开他们所居的深山幽谷而走近人类居住的地方,人们就可以将它捕捉而使之失去原有的威风。做君王的若是离开王宫的门而与普通的人混在一起,人们就会轻视他而以傲慢的态度看待他。也就是说,虎豹只有不离开它们居住的幽谷深山,其威风才会使人感到畏怯。这里虽然尚未使用“调虎离山”一语,但已经包含只有将老虎调离深山,才能将其制服的意思。

调虎离山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计谋精解

调虎离山,是一个调动敌人的谋略。早在《管子》一书中就有“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这样的话。

在这一计中,“虎”是指强敌,这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山”是指对敌人有利的地形、条件。调虎离山的目的是将老虎(敌人)从其盘踞的“山”(有利形势)上引下来。

在古今中外的战争舞台上,运用这一计谋调动敌方离开有利地形,就我之范,再加以消灭的例子举不胜举,在现代政治、外交、经济等各种生活领域中,也应用得极其广泛,常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调虎离山,关键在一个“调”字,“调”要做得巧妙、灵活,隐真示假,诱敌就范。要知道,“虎落平阳可被犬欺”。

此计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一)虎作为百兽之王,其威力除了来自于它自身的勇猛外,它所盘踞的山势是它赖以生存和施展威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旦离开了这个重要条件,它自身的勇猛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将其从有利的地势上调离,使其威力无法得以施展,是最好的办法。

另外,虎为百兽之王,而百兽又都生活在山中。在山中,虎可借百兽以增势,百兽也可借老虎而显威。它们之间因互相勾结、狼狈为奸而提升了其威势,增加了与我对抗的力量。如果把老虎诱离深山,使它与百兽分开,就可大大分散、减弱虎势,这时再来降虎,就容易多了。

(二)我们要想消灭老虎,占领虎山是成功的关键。然而占领虎山并非易事,因为虎山又有虎守护,我们一时攻打不下,这时设法把虎引开,使山空虚,我们便可乘虚而入,一举拿下虎山。待虎发觉之后,已为时太晚,要挽回有利局面已经不可能了。而虎一旦没了老巢,就只得任凭我们发落了。即便我们不去动手杀害它们,它们也不可能生存太久。

我们在运用调虎离山之计时,要灵活运用“调虎”的技巧。一般而言,“调虎”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一)迷惑敌人,使其无所适从,最后只得自投罗网。采用各种手段迷惑敌人,造成敌人在判断上的失误。和敌人玩捉迷藏的游戏,将其引诱到别的地方来,以达到我们调虎离山的目的。

(二)激怒敌人,使其丧失理智,最后轻举妄动,不知所为。这和《孙子兵法》所说的“怒而挠之”是相同的道理。

(三)根据敌人的特点或需求,以各种各样的利益来诱骗敌人离开其有利地势或赖以生存之地。与之相反,也可以在敌人的内部或外部制造祸害,敌人为了自保就会逃离。这样也能达到我们调虎离山的目的。

(四)最好的方法是向敌人讲清道理,晓之以利害,使其自动退让。不动干戈之法是上上策。虽然这种方法不动一刀一枪,损失很少,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在于敌人必须是明智之人,否则很难实行。

应采取以下防范对策来应对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

(一)抢先占领有利地势,并稳坐泰山,不为利诱所动。如果我们已经抢先占有地利,而使敌人处于不利的地位,就不要轻易放弃这一优势,并千方百计诱使敌人来我们这里决战,而不能性急浮躁,轻易离开,要“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经得住各种诱惑,这是问题的关键。

(二)要能有去有回,灵活掌控自己的根据地,而不被敌人霸占。我们万不得已必须出山时,要事先规划好归山之路,不要出得去,回不来。另外离开山林不要太远,一有问题可及时回救。

(三)清楚适合自己的地形条件,但也不可过分依赖条件。我们要清楚自己的特点,清楚适合自己的条件。凡对自己有利的地势可以前行,凡对自己不利的地势,一定要尽早回避。我们可以利用条件,但不能过分依赖条件。

调虎离山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政治谋略案例

刘邦假游云梦擒韩信

在楚汉战争中,战神韩信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助刘邦灭掉项羽建立了汉朝。正所谓“高鸟尽,良弓藏”,坐上皇帝宝座的刘邦,因担心韩信对自己造成威胁,遂解除韩信的兵权,封其为楚王。

韩信初到楚地,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有人便告韩信谋反。刘邦想出兵攻韩信,谋臣陈平献计说:“陛下的部队比起韩信的楚兵,谁比较精良?陛下的将领,比起韩信,谁更会用兵?”刘邦说:“都比不上韩信。”陈平说:“既然如此,陛下出兵攻他,等于是逼迫他作战,陛下有把握获得全胜吗?我听说古代的天子,常巡视天下,会见诸侯。陛下只要出巡,假装游览云梦大泽,在陈召集诸侯,韩信一定来迎接、拜见,借这个机会拿下他,只需一个大力士就能办成了。”刘邦听了,觉得可行,于是在陈会合诸侯。韩信虽然疑心,但认为自己无罪,坦然来觐见,结果被刘邦的武士缚住。在这个故事中,刘邦运用的正是陈平的调虎离山之计。

公子光施计刺杀吴王僚

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早就想除掉吴王僚,由自己取而代之。但是,吴王僚有三个骁勇非常的儿子时刻在身边,使公子光难以下手。

公子光为此事暗中着急。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心思,打算帮助他,便献计说:“目前胥国动乱不安,如果你向吴王僚建议,乘胥国发生危机的时候,向胥国发动进攻,吴王僚一定会同意。然后你借口自己的脚被扭伤,推举吴王的儿子掩余和烛庸带兵前去。同时建议吴王派他的另一个儿子庆忌出使郑国和卫国,目的是说服这两个国家共同伐楚。这样,就可以除去吴王僚的三个羽翼,剩下一个吴王僚就好对付了。”

吴王僚果然听从了公子光的所有建议,把他的三个儿子派了出去。公子光见时机已到,便派一个勇士刺死了吴王僚,自己做了吴王。吴王僚的三个儿子见国内发生变故,不敢再回来,只好亡命他国。

在这个故事里,吴王僚的三个儿子如同三只猛虎,使公子光无法刺杀吴王僚。公子光采用伍子胥的计谋,调走了这三只猛虎,吴王僚成了孤家寡人,在这时对付吴王真可谓易如反掌。

调虎离山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军事谋略案例

孙策调虎离山占卢江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17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灌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

孙策知晓刘勋极其贪财,便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好。同时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饶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饶,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

话说上饶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饶。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孙策时刻监视着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饶,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于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十分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饶,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腓特烈大帝的“巨蟹”阵

1757年,是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处境最困难的一年。普鲁士军队遭到来自四面八方近40万敌军的围攻:在西面,由戴艾斯提斯元帅率领的10万法军和由苏比兹元帅率领的3万法军,正向柏林逼近;在东面,8万俄军深入东普鲁士境内,也打通了通向柏林的道路;在北面,瑞典军队1.7万人已开始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在南面,由道恩元帅指挥的10万奥军,正大举向北挺进。普鲁士几乎陷于绝境。

面对危局,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并没有认败服输,他分析了不利的局势,决定在敌军还未对自己达成最后的合围之前,争取时间首先歼灭诸路敌军中最弱小的一支力量,即由苏比兹元帅率领的3万法军,然后再相机行动。于是,他让贝芬公爵率领4万余人牵制住道恩元帅的奥军,另以10万金币收买了接替戴艾斯提斯担任法军指挥的李希留公爵,使他率领的10万法军按兵不动,然后亲自率领普军精锐主力寻找苏比兹决战。但狡猾的苏比兹却避免和普军决战,连连撤退。腓特烈大帝十分清楚,敌军的包围圈在逐渐缩小,若想不输掉这场战争,最迫切的就是争取时间,尽快取得一次会战的胜利,以争取改善局势。于是总数为2.2万人的普军尾随着苏比兹军的3万人寻找战机。

而苏比兹却一退再退,最后撤进布劳恩斯多夫坚固的营地内。腓特烈发现敌人的新营过于坚固,强攻难以奏效,便主动退至罗斯巴赫,制造假象,诱使苏比兹脱离他的营地。

苏比兹的部下,原本倚恃自己的兵力优势而趾高气扬,现在却跟着苏比兹被弱小的普军追得像逃命般一退再退,疲劳之苦和骄狂之气使他们对撤退极为不满。现在,当他们看到腓特烈不战而退,就更加自信地认为,普军是虚弱的,是不堪一击的。于是,将领们纷纷向苏比兹要求,以进攻来结束战争。苏比兹在将领们的强烈督促下,决定第二天即开始进攻。这样,腓特烈大帝的“退却行动”,不仅使苏比兹最后下了会战的决心,也诱使他走出来,放弃了坚固的阵地。

在罗斯巴赫,腓特烈布下了口袋阵。这是一个以炮兵阵地居中,以骑兵和步兵为左、右两翼的新战阵。这个东西长而纵深浅的新战阵,完全是攻势型的布置,它就像张着大口,伸着长长双臂的巨蟹。它的左、右两翼如同巨蟹的两只长钳,可以随时伸出去打击敌军纵队的两个侧翼;而中央的炮兵阵地,如同巨蟹大张的血口,向着正面涌来的联军,喷射出密集的炮火。

骄狂的法军本以为普军肯定会摆出防御的阵形,做梦也没想到等待他们的竟是一只张着血口的“巨蟹”。1757年11月5日下午3时30分,腓特烈看到敌军走进自己布下的迷阵,下达了攻击的命令。只见38个中队4000名精锐骑兵,以铺天盖地的威势伴以地动山摇的呼喊,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压向法军纵队的右翼。法军纵队立时像炸了窝一样乱成一片,战斗队形整行整列地被炮火轰散,另有7个普军步兵营在炮火掩护下,直插法军的左翼,并用快捷猛烈的炮火射向法军。法军阵形大乱,人马挤成一团,自相践踏。经过近3个小时的战斗,原野上布满了法军官兵的尸体,残兵败将落荒而逃。这场战斗中,普军以500余人的伤亡,毙伤敌军7700余人,俘获5000余人,缴获大炮67门。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使普鲁士得以解除了西面来自法军的威胁,击破了联军的包围战略,重新唤起了普鲁士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腓特烈大帝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他能把正确的战略和出色的战术相结合。在敌强我弱、四面临敌的不利条件下,他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薄弱环节;在决战的战场上,他又巧妙地采用调虎离山的战术,把敌人引入自己的口袋阵。

调虎离山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商战谋略案例

明面“引狼入室”实则“调虎离山”

198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史密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作出重大决策,将公司属下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费雷门托市的一家汽车厂拿出来,与日本丰田公司合并,生产丰田牌小轿车。当时日本丰田汽车早已凭其优价进入美国市场,驰骋于美洲大陆。打入美国本土,自然是雄心勃勃的丰田公司求之不得的好事,所以谈判一拍即合,合并即告成功。

美国人早就对日本汽车“侵入”美洲大陆反感至极,史密斯居然公开将日本公司请到本国生产汽车,这简直是引狼入室。为此,美国汽车业界对此举颇有微词。

究竟是“引狼入室”,还是“调虎离山”,史密斯自有他的道理。他深切地明白,美国汽车业界之所以在日本汽车大举进攻之下束手无策,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往太轻敌了。当初日本车刚刚驶入美洲之时,几乎全部美国汽车商都认为日本车不过是初学者的小玩意,便宜的商品。对日本汽车售价低、性能好、省燃料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等到日本汽车在美国日益畅销时,美国同行便手足无措了。其实,史密斯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并之举,绝不表明他已向日本同行俯首称臣,他知道要与之抗衡进而战胜它,就必须了解它,学习它。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美国厂商不明白,如果想与日本汽车竞争,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车辆品质,只有两手齐抓,双管齐下,才能赢得这场竞争。而通用汽车公司把一家工厂与丰田公司合并,旨在“调虎离山”,在于掌握日本公司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经验,然后结合美国和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迅速实现战胜日本汽车的目标。

三十六计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