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的意思,空城计是什么意思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26 20:52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此计是一种心理战术,它不是通过实力来战胜敌人,而是通过研究敌人主帅的心理活动,以谋胜敌。运用此计就要故意示其空隙,让敌人犹豫不定,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时刻,运用这种策略就更加奇妙莫测。

【原文】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注释】

1、虚者虚之: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我方空虚的实际情况,第二个“虚”为动词,使……空虚,让……空虚。虚者虚之,即我方本来就空虚,那就让这种空虚的情况表现得更加空虚。

2、刚柔之际:语出《周易·解卦》。意思是在敌刚我柔、敌众我寡这一力量对比悬殊的关键时刻。

【译文】

我方势力本来就已经空虚,不足以对抗敌人;但是在敌人面前更要显得空虚。这样,就会使得本来就生疑的敌人更加怀疑我方有埋伏。在这种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关键时刻,就会使得本来就变幻莫测、翻云覆雨的战场情况更加奇象环生。

【按语】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诸葛而后,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焕死,河西汹惧。以张守珪为瓜州刺史,领余众,方复筑州城。版干裁立,敌又暴至。略无守御之具。城中相顾失色,莫有斗志。守珪曰:“彼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敌疑城中有备,不敢攻而退。又如齐祖珽为北徐州刺史,至州,会有陈寇百姓多反。珽不关城门,守陴者皆令下城,静坐街巷,禁断行人。鸡犬不乱鸣吠。贼无所见闻,不测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设警备。珽复令大叫,鼓噪聒天,贼大惊,登时走散。

空城计的意思,空城计是什么意思

【空城计计名源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故事指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后人称诸葛亮此举为空城计。

空城计的意思,空城计是什么意思

【空城计的意思1】

空城计,采用的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古人用兵,讲究的是“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逆反用计,空城计却打破了以往兵家的常规用计格局,以“虚者虚之”的反常之计,使虚虚实实变幻无穷,不再有固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

空城计是在形势特别危急的情况下而布置的疑阵,借以迷惑敌人,渡过险关。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敌方指挥官越是小心谨慎多疑,所得的效果就会越好。这种方法多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如果被敌人识破,敌军乘虚而入,是十分危险的。因而,它是悬而又悬的“险策”。

此计谋有以下特点:

(一)“虚而虚之”,以便使敌人“疑中生疑”。本来是空虚的,偏偏显现出更加空虚的样子给敌人看,其目的就是使敌人“疑中生疑”。何为“疑中生疑”呢?一般地说双方交战,总是要互相隐瞒真实情况,所谓“兵不厌诈”,即使遇到正常情况,也要反复地进行分析研究,不能完全凭自己的直觉,随便作出判断。这种不轻易相信对方的做法即为“疑”。在遇到反常用兵的情况时,除了要进行正面的分析外,还要进行反面的分析,这就是所谓的“疑中生疑”。心理学上讲人的心理常常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心理定式。当这种定式被打破之后,人们往往会心无定向,难免会心有余悸,惶惶然不知所措。

(二)“实而虚之”,以便迷惑敌人,使其中计。本来是强大的、准备充分的,却偏偏装出空虚无力的样子,使敌人误以为我兵力空虚而且有空隙可乘。“实而虚之”主要有两个目的: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为了更大或者是更远的目的,暂时隐蔽起自己的实力和锋芒。这种暂时的隐藏是为了等待时机,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发动突然进攻,使对方措手不及,防不胜防,这是其一。诱惑敌人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在我方兵力强大,并已设好埋伏的情况下,就希望敌人能够进到我们的包围圈内,如果这时我们不表现出弱小可欺的样子,敌人就必然惧而远之,只有让敌人觉得在我们身上有利可图时,才有可能被引诱过来,这是其二。

当敌人运用空城计时,我们可采用如下措施加以应对:

(一)多次试探以明虚实。俗话说:“兔子尾巴藏不了。”意思是说无论多么狡猾的兔子,它都无法逃过猎人的眼睛。我们的敌人就如同狡猾的兔子,无论他使用什么伎俩,“虚而虚之”也罢,“实而虚之”也好,都无法逃过我们的反复试探。试探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打草惊蛇之法进行试探,所谓的“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就是进行战斗侦察,以求探明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这种试探最好反复几次,因为一次两次敌人可能伪装得很像,不会露出破绽,但绝对经受不住多次的来自各个方面的试探。如果敌人对我们的试探一直不作任何反应的话,就说明他们已发现了我们的意图,我们可以将计就计,看准部位和机会来一个“无中生有”,使之措手不及,无力应对,只得乖乖束手就擒。

(二)与敌相持以定虚实。在我们经过多次试探之后,依然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话,可以采用在“空城”之外,耐心等候,以静观变化的方法来探其虚实。凡采用“虚而虚之”计谋的人,因自身的力量弱,所以在心理上也是“虚”的,他时时刻刻都承受着强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这就决定了敌人不可能伪装太久,时间一长他就坚持不住了,难免会露出马脚。这时我们守在敌人周围,不攻不撤,打起无烟的“持久战”,敌人就会因坚持不住而暴露自己的真面目,这样一来我们就可识破敌人,进而采取攻打他的策略,敌人因兵力虚弱,自然不堪一击。

(三)全面分析以辨虚实。为了辨别敌人向我们展示的情况是真是假,我们要作全面的分析。所谓的全面分析,就是既要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分析,又要从空间上进行横向分析;既要根据各种情况分析其绝对力量,又要根据敌我的对比分析其相对力量。只有进行全面的分析,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不至于被敌人的假象所蒙蔽。

空城计的意思,空城计是什么意思

【空城计的意思2】

在我方没有足够能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方城内空虚,这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便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用兵必须虚虚实实,本来空虚就表现得更加空虚,这样人们就怀疑实际上不空虚;本来我方实力强盛,就把这种强盛显扬出来,敌人反而觉得这种强盛并不真实。兵法上的虚实变换,没有固定的模式。虚中有虚,自从诸葛亮运用之后,就代不乏人。公元727年,唐玄宗时,吐蕃人攻陷了瓜州,当时的守将王君焕战死,当地人民大受震动,惊慌失措。张守珪代王君焕为刺史,率领残兵作继续斗争。正当他率领民众修复上次被吐蕃攻毁的城墙时,敌人又来进攻。这时城墙刚刚开始修,根本不能发挥作用。城中将士和百姓都面面相觑、大惊失色,斗志全消。张守珪说:“现在敌众我寡,上次战役的创伤还没有平复,不能够以弓箭和滚木雷石和他们相对抗,因此,我们应当用权谋战胜敌人。”于是他下令在城头上摆下筵席,与众将士一起喝酒作乐,大家都表现出很欢乐的样子。吐蕃人看到这种情况,以为城内已经设下伏兵,就不敢攻打,自行撤退。公元573年,南北朝时期,北齐的祖珽担任南徐州刺史,他刚到任所,就遇上南朝的陈国大举入侵,当地老百姓也趁此机会造反。祖珽下令打开城门,不让士兵不到城头上去,而是在城内街巷中静静坐着。街上不允许有人来回走动,鸡犬等动物也不出声。整座城静悄悄,南朝军队听不到一丝声息,见不到任何迹象,就认为人都逃走了,只剩下一座空城,就不再戒备。这时祖珽让手下士兵大声呐喊,士卒的呐喊声和锣鼓声震天响。南朝军队大吃一惊,立刻纷纷逃散。

【空城计的意思3】

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展示我城内空虚,就是“虚者虚之”。敌人产生疑虑便会犹豫不决,这就是“疑中生疑”。敌人怕中埋伏便不敢进城。但这是一种风险很大的计谋,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了解并掌握对手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三十六计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