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金蝉脱壳”的本义是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留着蝉蜕还挂在枝头。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
【原文】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注释】
1、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既有的战斗形态不变,进一步完善战斗格局中的各种态势。
2、巽而止,蛊:语出《周易·蛊卦》。巽,谦让,低调。整个句意为,迷惑敌人,隐秘行动。
【译文】
保持阵地的原貌不变,完善继续作战的安排,使友军不致生疑心,敌人也不敢对我方有所行动。我方却在上述迷惑敌人的措施下,隐秘地行军,转移主力。
【按语】
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倘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我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已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知。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
【金蝉脱壳计名源出】
“金蝉脱壳”是指表面保持军势不动之状态,以解除对方之警戒心,然后再暗中移动主要军力的策略。例如当敌方军力强大,我方无力对抗时,若勉强顽抗,损伤将会更严重,因此应以先撤退再行攻击为上策。但如毫无计策地撤退,必会因受到敌人的追击而有溃灭之虞。因此应先佯装,使对方以为己方无撤退之意,然后在敌方解除戒心之后,暗中组织撤退行动。这就是“金蝉脱壳”的策略。
【金蝉脱壳的意思1】
金蝉脱壳,原意是指蝉在蜕变时,肉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
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绝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内容,使自己远离险境,达到己方的战略目标。也可以是用巧妙分兵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的奇谋。
金蝉脱壳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撤退和转移,这种撤退和转移又是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进行的,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灭顶之灾,应该冷静地观察和分析形势,然后坚决果断地采取行动。而且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隐秘进行,不能让任何人发觉。
运用此计选好时机十分重要。“脱壳”过早,会失去胜利的机会;“脱壳”过迟,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把握好时机是运用此计谋的关键。
金蝉脱壳之计的含义主要有两种:
(一)巧妙分身,以防敌人前后夹击。当和敌人作战时,又发现另一股敌人,这时为避免腹背受敌,可以对原来的敌人虚张声势,使其不敢轻易来犯,并暗中抽掉主力去攻击后来之敌,待后来之敌被消灭后,再返回来进攻原来的敌人。此过程必须在一种极其隐秘的状态下进行,否则只会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脱壳”无法顺利完成,甚至会死于敌手。
(二)脱身而逃,给敌人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为了摆脱困境,先把“外壳”留给敌人,然后自己脱身而去。留给敌人的“外壳”是一个虚假的外形,对我方的实力影响不大,却能给敌人造成错觉,使其丧失警觉。这样就保全了实力,为以后东山再起创造了条件。
我们应采取以下防范对策来应对敌人的金蝉脱壳之计:
(一)将蝉压在牢笼里,使其无法逃之夭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晚上把一只带壳的蝉盖在纸杯下,第二天揭开纸杯却发现蝉不见了,只留下一个空壳,我们后悔没把它压牢。防止就要到手的敌人使用金蝉脱壳之计逃脱的最好方法就是“关门捉贼”,速战速决,即把它死死地关在牢笼里,即便使出全身解数也无法逃脱。这样它只有乖乖就范,而无别的计谋可施。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敌人的虚假表象所迷惑。敌人在使用金蝉脱壳之计的时候,往往会故意制造虚假的“形”或“势”迷惑我们的眼睛,我们要透过这些表面的现象,发现敌人的真实意图和本质,敌人在策划某些新的阴谋时,或多或少都会有某些反常的表现或特殊的征象。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及时准确地掌握敌人的动向,以免被敌人耍弄。
(三)绝不相信敌人的承诺,轻诺寡信是其脱身的惯用伎俩。对于敌人而言,承诺和信物往往是最廉价的脱身替代物,我们不要因那些毫无约束力和控制力的诺言或信物而轻易放过即将到手的敌人,即便是暂时的放松,也要紧紧抓住可以随时牵回来的缰绳。相信敌人的诺言是最不明智的,甚至是愚蠢的。
【金蝉脱壳的意思2】
金蝉脱壳,是指蝉变为成虫,要脱去身上的一层甲壳。甲壳脱掉后,就留在原地,远远看去,就像蝉还在原处。用在计谋上,是说军队保持原来的架势,但是暗中却转移了主力,或者用来脱身,或者是完成另外的任务。和友军一起并肩作战,要善于观察敌方、我方和友方三方面的情势。如果有另外一个敌人,则必须保持原来的架势,暗地里分兵去打击它。使用金蝉脱壳这一计谋,并不是仅仅一走了之,而是分兵战胜敌人。因此当我军主力准备行动时,在原阵地要多置旌旗,锣鼓齐鸣,看上去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这样,敌人就不会轻举妄动,友军也不会对我产生疑心。等到把另外一个敌人摧毁,完成任务归来,敌友才发现,他们仍然被蒙在鼓里。因此,金蝉脱壳之计,就是在对敌作战之时,抽掉精锐主力用来袭击别处敌人的谋略。
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一直未能成功。等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吩咐,对诸葛亮之死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姜维命工匠用木头雕了一个诸葛亮,坐在车中,又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不知蜀军有什么计谋,就不敢轻易行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姜维趁司马懿退兵之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不过,姜维的金蝉脱壳之计也让人识破过。诸葛亮死后,姜维屡次带兵攻打魏国。有一次姜维看到魏国军队安营扎寨,便对副将说,魏军已经有所准备,我们只能偷袭。你打着我的旗号,在谷口安下大营。以后每天派人放哨,每次放哨时更换服装和旗帜。我则带大军偷袭南安。魏国大将邓艾不见蜀军出战,便登高观察,认为姜维肯定不在营中,一定是偷袭南安去了。他看出,每天蜀营中往来的哨兵只是这几人,所骑的马也只是这几匹,只不过是更换服装和旗帜。于是他派人带一队人马去攻击蜀营,等取胜后马上去切断姜维后路。邓艾自己却带兵去救南安,直取武城山。邓艾带兵急行军赶到武城山安营扎寨,此时蜀军还没有到达,邓艾又命其子邓忠领兵去段谷埋伏。随后,魏军养精蓄锐,等待蜀军。姜维带领蜀军来到武城山之后,遭到邓艾大军的沉重打击。姜维不得不改变前进方向。当姜维大军到达段谷时,受到邓忠和邓艾两路夹攻,形势十分危急。幸好夏侯霸引兵杀到,才救了姜维。可是偷袭蜀营的曹军此时又赶到,又多亏了荡寇将军张嶷,听说姜维受困,他引数百骑冒死杀入重围,姜维这才有机会死里逃生,退回汉中。但是张嶷却因前去救困而死在魏军乱箭之下。
【金蝉脱壳的意思3】
金蝉脱壳:金蝉,昆虫名,即黄色的知了。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虫的壳。比喻只留下表面现象,实际已脱身逃走,使对方不能立即发觉。军事上指用计脱身,暗中转移力量,完成突袭别处敌军的谋略。
运用此计一定要选好时机,“脱壳”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谋成于密,败于泄。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都要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绝不能露出半点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