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兑法灵蓍原文
损兑法灵蓍。损兑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溪。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损兑法灵蓍译文
效法灵蓍变化之法,可以准确预测事物的损兑吉凶。所谓“损兑”,是在事物刚刚有征兆的时候,作出的一种微妙的判断。有些事情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合情合理的,有些事情总会有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事物这些微妙的变化,也应该仔细观察。所以圣人用无为之治来对待有德之治,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是不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变化。所谓“兑”,就是用心地仔细观察外物,所谓“损”就是排除不利因素后再去实行。假如通过“兑”与“损”都行不通的时候,圣人也不会以自己的言论来改变他人。言辞简明扼要,内心没有丝毫急躁,意志坚定而心无杂念。遇到事情,都是根据事情的难易程度,再进行谋略策划,其根本就在于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圆”的计谋不擅自实施,“方”的谋略不随便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大功”。无论是增益其辞,还是减抑其辞,都可以言之有理。如果用分散实力的权谋,就要发现增加威力之后所显示出来的危机,并迅速作出决断。所以善于掌握损益变化的人,就好比在千丈的大堤上决堤,又好比在万仞山谷中转动圆石,运用得轻松自如。而他们可以这样做的原因,都是因为形势变化的结果。
损兑法灵蓍注释
1、灵蓍(shī):蓍,草名,古人常以其茎作占卜之用。
2、机危:同“机微”。这里指细微的征兆。
3、合于事:文中指核对某种事物。
4、兑者,知之也:兑可以增长知识,加深认识。
5、辞不烦:辞要简单而得要领。
6、圆者不行,方者不止:圆者、方者指的都是计谋。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说,如果运用巧妙的计谋,即使圆形物也不转动,四角物也不停止,如此就可以打破对方的一切计谋。
损兑法灵蓍解读
“损兑”,即便是最微小的变化,也不可不细察。世间万事有成有败,也有偶然巧合,其间存在的隐微变化,不能不仔细观察,而观察言辞要与事物结合,了解事物要做到心神专一,行动果断就要减少杂念。因此,圣人用合乎自然的无为之道来对待所得知的情况。
曾国藩当年和太平军打仗,他招收士兵很有自己的见解。他善于从应征士兵的身体上,辨别其出身。他的湘军士兵,几乎无一不是黑脚杆的农民,这些朴实的农民,既能吃苦耐劳,又很忠勇,一上战场,则父死子代,兄代弟继,义无反顾。曾国藩招募兵勇有自己的条件,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而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这是因为禀性不同,如山僻之民多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浮情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善用兵者,常好用山乡之卒,而不喜用城市近水之人。这种从细节识人的方法确实十分特别。
领导者为了考察和了解一个人的某方面的能力以及内心的想法,通常也会在很小的细节检验他的能力和心灵的诚实与否。
宋神宗年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他的政敌弹劾下狱。宋神宗以及太后都知道苏东坡可能是因为才高而被忌妒了,于是他们就想出一个方法来试探苏东坡。
一天夜里苏东坡正要入睡,忽有一人走进囚室,放下一个箱子做枕头,倒地便睡。
东坡以为他是新来的囚犯,未予理会,只管安睡。不料在天快亮时,那人推醒东坡,对他说:“恭喜,你安心吧,不用愁了。”原来那人是皇上派到狱中观察东坡的太监,他回宫里禀报:“苏轼很安静,夜间睡得很沉。”
神宗点头说:“我知道他问心无愧。”
不久,苏轼就被释放出狱了。
宋神宗从苏轼安然入睡的小事上,得知他内心无愧,可谓有识人之明。
我们可以从宋神宗的这种见微知著的“察人术”学到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我们应该多注意细节,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细节往往能够决定事物的成败,它也同样适用于人才的选择,因此,作为一名领导者,就要学会从细节之处考察人才。
同样的道理,领导者在考察员工、选拔干部时,可以从平时的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因为,一个人在工作中可能有所隐瞒,但是从他平时的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细节便可以显示出他的真实本性。要从生活细节上去观察、识别一个人,往往会带有很大的经验性,这就要求领导者们要时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察觉他人不易发现的特点,能够在短暂的言行中发现对方最隐蔽的特征。但在考察员工的时候,也不能以偏概全,单从一件事上下结论,要善于从事物的多方面来分析问题。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人,就必须学会从外到内去认识人的本质,也就是从外在的容貌、神色、声音、举止等观察其内在的心声。只要加强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处处留心观察,就能练就一双辨别人才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