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原文翻译解读案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26 22:25

本经阴符七术

鬼谷子·本经阴符·盛神法五龙

原文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注释

1、盛神:盛,旺盛,强盛;神,指人的意识和精神。

2、五龙:五行中的龙。

3、五气:文中认为气是万物生成的根源,形成风雨、寒暑、阴晴等天地间现象之源。五气指心、肝、脾、肺、肾五脏之气。

4、心为之舍:心是五气所住宿的地方。

5、德为之人:德是使人成为人的本源。

6、养神之所,归诸道:根据道来养神,道是万物的根源,也是养神的根本。

7、天地之始:天地的开始,此处指“道”。

8、一其纪:意为一是一切的纲纪。

9、化端:指变化的开始。

10、得一:得到一切。一通常认为是万物之源。

11、十二舍:是指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等。

12、总:谓聚合,统领。

13、摄:指提起。

14、受之天:由上天传授到人间。

15、圣人:品德绝高的人。

16、类:种类。

17、化物:变化。

18、知类在窍:依靠九窍分辨事物的种类。

19、舍神:使魂魄停止、住下。

20、执一:专一。

译文

效法五龙,可以使人的精神旺盛。旺盛的精神中有五气,精神是五气的总帅,心灵是五气的住所,精神在人的身上以品德的形式体现出来。凡属于培养精神的地方都归于“道”。什么是“道”?“道”就是天地的本源,是天地的纲纪。创造万物的地方,就是天地产生的地方。化育万物的气,在天地之前就形成了,可是没有人见过它的形状,也没有人知道它的名称。于是称之为“神灵”。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源泉,而“一”是变化的开端。品德可养五气,心能总揽五气,于是产生了“术”。“术”是心气的通道,是魂魄的使者。人体上的九个孔和十二舍是气进出人体的门户,心是这些的总管。从上天得到生命的人是真人,真人与天融为一体。“圣人”通过内心的修炼,明白了这些道数,他们以此类推而明白了:人与万物一起生成,都是事物变化的结果。圣人为什么可以知晓事物明白事理呢?主要是他们明白有九个可以接受事物的“窍”。如果他们对事物有所疑惑,就会采取一定的方法去排除,如果仍然不通,那就是方法不当,他们就会换一种方法。当九窍畅通之时,五气就会得到滋养,滋养五气就要使精气在心灵中住下,这就是所说的“化”。必须先有志、思、神、心、德五气,才能形成“化”,其中“神”是五气的总帅。只要内心宁静、祥和就能养气,养气就能得到祥和。这四个方面都强盛了,周围事物的变化就不能对自己构成威胁了,对各种变化都可以用“无为”来处之。把五气寓于自身,就是所谓的神化,当这种神化归于自身的时候,那就修炼成为真人了。什么是真人呢?真人就是已经把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大道完全符合,坚守无为法则来化育万物,他们以大自然的胸怀,广施善德来滋养五气,本着无为法则,包容智虑、思意,施展神威。士人如果可以心术通达,心神盛大,就能修养自己的心志。

解读

人身上有心、肝、脾、肺、肾五气。精神统率五气,而心灵是五气的住所,品德是五气的根本。“养神之所”在于道,而道是神明的根源,品德可以养五气,心志自然可以生术,而术又是心气所借用的手段,是灵魂的使者。九种器官、十二种住处都是气的出口,都由心来管制,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

文中重在讲述积蓄力量的问题。我们要注重从内部进行修炼。人生在世上,都是在自然之中,人所以能知道事物,就是九种器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对事物疑惑时就需要通过心术去掌握。心术沟通之后五气就可以滋养,可以使精气固住,宁静可以养气,养气可以宁静。假如能修炼到精神常驻那就叫“从神到化”,对身体来说就是“得道成仙”。“得道成仙”就是跟自然相同,跟道数相合,坚守无为的原则,心怀自然,滋养五气。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宝贵的时间来加强内在的修炼,善于积累,不断磨炼,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时机成熟的时候,便可迅速出击,锐不可当。

世间的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与步骤,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收获更大、更好的“果实”。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学会如何积蓄力量,不打无准备之仗。

与诸葛亮相比,司马懿虽然不是贤相,没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司马懿不仅是将帅之才,还是君王之才。他能屈能伸,善于装疯避祸,善于寻求时机,善于识人用人,终于一举除掉了曹爽势力集团,使曹魏变成了司马氏的天下。

魏王曹睿病故后,曹芳即位,司马懿和曹魏的宗室曹爽同为顾命大臣,一同执政,但曹爽年纪既轻,又是贵族子弟,凡事都交给富有经验智谋的司马懿去办理。曹爽十分喜爱吃喝交游,聚集了一帮狐朋狗友,成天玩乐。有一天,大学者何晏对曹爽说:“大魏是曹家天下,不要过分相信外人。”

曹爽说:“先帝和幼子托付给我和太尉(司马懿),我当然要遵从遗命。”何晏冷笑道:“从前,老将军(曹爽之父曹真)与太尉一起领兵抗蜀,若不是三番五次受太尉的气,何至于早逝?”这话不禁引起了曹爽对司马懿的愤恨。于是,他与心腹一起谋划削掉司马懿的兵权。

曹爽与门客商量定了,就来见曹芳,说司马懿的功劳很大,应当加封为太傅。曹芳还是个孩子,不懂其中的关窍,就听了曹爽的话,把司马懿召来,封他为太傅。司马懿全无防备,大吃一惊,但又不能抗命,只得交出了带兵的印信。

从此,军权就落到了曹爽的手里。曹爽高枕无忧,经常带着家将门客出外打猎,有时几天不回城去,他的弟弟以及门客都劝他说,几天不回城,恐怕会有人发动兵变。曹爽笑道:“军权在我的手里,司马懿又在家养病,有什么可怕的?”后来,曹爽的弟弟曹羲求大司农桓范劝劝曹爽,曹爽听了,多少注意了一些。

恰在这时,李胜升任荆州刺史,按照当时的规矩,要前来向曹爽辞行。曹爽灵机一动,让他假借到太傅府上辞行,趁机察看司马懿的动静。李胜来到太傅府,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由两个丫头扶着才勉强撑起身来。李胜对他说:“我要去荆州上任了,向您来辞行!”

司马懿含混地说:“并州接近匈奴,可要好好防备!”

李胜说:“是荆州!”

司马懿大笑道:“你刚从并州来?”

李胜最后借用纸笔,才对司马懿说明白。司马懿看了好一会才说:“原来是荆州哇,我病得耳聋眼花了,刺史路上保重吧!”说完,司马懿用手指指嘴巴,丫头捧上汤水,司马懿就她们手中喝了,汤水还洒了一衣襟。最后,他流着泪对李胜说:“我年老力衰,活不久了,剩下两个儿子,要托曹大将军照顾,请李刺吏在曹将军面前多多吹嘘照顾!”说完指指两个儿子。

李胜走后,司马懿便披衣起床,对司与师和司马昭说:“李胜回去必定要跟曹爽说,他不会再疑我了,曹爽如再出去打猎,便可动手。”

李胜赶回大将军府,把情形一五一十地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大喜道:“这老家伙一死,我就什么也不怕了。”过了几天,他带着魏主曹芳,点起御林军,借口出城祭祖,打猎去了。司马懿抓住这个机会,带领儿子和众将,直奔朝中,威逼郭太后下旨,说曹爽奸邪乱国,要免职办罪,太后无奈,只得下旨。然后又占了城中的兵营,紧闭了城门。曹爽接旨后,本可以大将军印讨伐司马懿,但他生性昏懦,不听众门客的劝告,反而相信了司马懿的话,把大将军印交了出去。自己的宗族以谋反罪被处死,从此,政归司马氏。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原文翻译解读案例

鬼谷子·本经阴符·养志法灵龟

原文

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则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注释

1、养志:指培养志向。

2、灵龟:指用来占卜的龟。

3、心气:文中意指神。

4、偟(huáng):彷徨,徘徊,犹豫不定。

5、仿佛则参会:两者似而难辨,觉得相像。参会:参,通叁。文中指的是志、心、神三者交会。

6、务在安己:务,必须;安己的意思是指欲望少,心就会安静。

译文

培养志向的办法是效法灵龟。培养志向的原因是由于自身的思虑还没有通达。只要一个人心中有什么欲望,就会想方设法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可以说欲望的使者就是心志。一个人的欲望多了,心神就会涣散,意志就会消沉。意志过于消沉,思虑就没有办法通达。因此,只要心神专一,就不会有过多的欲望;没有太多的贪欲,意志就不会消沉;意志不消沉,思想脉络就会畅通;思想脉络通畅顺达之后,就能使自己心气和顺;心气和顺之后一些杂乱的气息就无法在心中纠结。所以说,对内要以修养自己的五气为主;对外,要仔细观察了解各式各样的人物。修身养性可以使自己心情舒畅,了解他人才可以做到知人善任。如果想重用一个人,首先应该知道他的养气功夫,因为只有了解了一个人的五气和心志的盛衰之后,才能继续培养他的五气和心志,然后再观察他的心志是否安稳,了解他的才能到底有多大,智商究竟有多高。如果一个人不注重培养志向,心志得不到修养,那么他的五气就不会稳固;五气不稳固,思想就不会舒畅;思想不舒畅,意志就不会坚定;意志不坚定,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外界的变换;应付外界的能力不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丧失意志,心里一旦空虚,心里一旦空虚,也就丧失了神志;人一旦丧失了神志,他的精神就会陷入恍惚的状态;精神一旦陷入恍惚状态,那么他的意志、心气、精神三者就不会协调一致。意志、心气、精神三者不能协调一致就很容易被击败。所以培养志向的首要前提是要让自己安定下来。自己安定了意志才可以坚定;只要意志坚定了,自己的威势才不会分散,才能固守自己的心气与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手的威势分散。

解读

鬼谷子认为,心气得不到修养,那么它就不会坚定,从而情绪就不愉快,思想就不通达,意志就不踏实,应付就不会周到,心气空虚,就等于丧失灵魂。所以说,在内要以养五气为主,在外要以了解他人为主。

我们在决定重用他人的时候,就必须先了解他人,掌握他人培养心志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判断他是否能够真正胜任。那些五气不稳、思虑不畅、意志薄弱的人,往往反应迟钝、缺乏信心、底气不足,甚至还会出现精神恍惚的现象,这样的人,“志”、“心”、“神”不协调,是无法委以重任的。

生活中,要培养心志,修身养性,首先就要使自己安定,心无杂念,唯有这样,意志才能坚定,思虑才能畅通,五气才能稳固,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神威,神威固守,才能调动一切。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经历一些非常时期,在条件不成熟,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要懂得躲,如何躲呢?韬光养晦,激发敌手的同情心,弱化自己的智力,以待有能力有机会时再爆发。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好结交豪侠,与关羽、张飞结拜。以镇压黄巾起义有功,授安喜尉。旋投靠公孙瓒,代领豫、徐两州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冬,袁术与吕布联合进攻徐州,刘备战败,失去了栖身之地,只得前往投奔曹操,随曹操回到许都。汉献帝认他为刘皇叔,封为左将军,宜城亭侯。曹操对他礼遇备至,出同车,坐同席。可是曹操把刘备带到许昌的真实目的是要控制刘备。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有相当的号召力,又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辅佐,一旦放虎归山,怕后患无穷。但又不能杀掉他,怕给自己加上妄杀名士的罪名,所以只能软禁。

当时汉献帝眼见曹操越来越飞扬跋扈,心中大为不满。遂密写一诏书,置于衣带内,赐予国舅董承。诏中要董承纠合忠义两全之士,伺机除掉曹操。董承请刘备参与其事,刘备答应了,说:“既是奉诏讨贼,备敢不效犬马之劳。”这是一件关系身家性命的大事,如被发觉,必被曹操处死。从此后,刘备便以韬光养晦为谋略,故意做些碌碌无为的小事,在住处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关羽、张飞问他:“你不留心国家大事,而做这些小事,是为什么?”刘备不能明言。有一天,刘备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来园中,说是丞相有命,请刘备去赴宴。刘备心中忐忑不安,不得已随他俩去见曹操。曹操见刘备后第一句话是:“在家做得好大事。”刘备以为参与衣带诏密谋事发,吓得面如土色。曹操拉着刘备手,直到后园才说:“玄德学圃不易。”刘备方才放心答道:“无事消遣而已。”曹操拉着他走至小亭,一盘青梅,一樽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饮酒间,曹操问刘备:“你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都有谁?”刘备推却说:“我肉眼怎能识英雄?!”经曹操再三催逼,刘备只好把那些并非英雄的人物如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称为英雄。当然被曹操一一否定。刘备说:“除此之外,我实在不知道。”曹操说:“袁术、袁绍等人都是碌碌无为之辈。所谓英雄,一定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量可以包宇宙,气可以吞天下的人。”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然后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只有使君和我。”刘备本来心中有鬼,一听这话,猛然一惊,手里拿的筷子,不觉掉在地上。正巧这时,风雨骤至,雷声大作。刘备便从容低头拾起筷子说:“这雷声一震三威,太可怕了。”曹操笑道:“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圣人听见惊雷疾风,都改变颜色,我怎么能不怕呢?!”把失惊落箸的缘故,轻轻掩饰过去。曹操也因此不疑刘备。这是有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由于刘备在曹操处一直扮演一个庸庸碌碌糊糊涂涂的凡夫俗子模样,曹操逐渐对他也就放松了警惕。其后,曹操打算派兵阻拦袁术北上,刘备乘机请求承担这一任务。曹操就派他与朱灵等人领兵五万去截击袁术。曹操的谋士郭嘉急忙入见曹操说:“刘备不可纵,不能放虎归山。”曹操觉得已有明令在前,不便更改。而刘备则亟亟离开许都。关羽和张飞问他:“兄长今番出征,为什么如此慌速?”刘备说:“我是笼中之鸟,网中之鱼,今此一去,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的羁绊了。”可见刘备的假痴不癫之计、政治韬晦之术,获得了成功。果然,刘备离开许都到达下邳后,不顾曹操让他返回许都的命令,突然袭击曹操委派的徐州刺史车胄,公开打出了反对曹操的旗号,曹操后悔莫及。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等图谋反曹操的案发,在许都的同谋者,都被杀害。刘备曾参与此事,也被揭露出来。曹操大怒,对诸将说:“刘备是天下雄杰,今不趁他羽毛未丰而攻之,以后必成大患。”于是决定领兵东讨刘备。

在刘备寄曹操篱下时,身处绝逆之境,如果不是用假痴不癫的韬光养晦之计,那刘备难免不遭杀身之祸。韬光养晦这一谋略的积极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既定方针。刘备自参与衣带诏密谋后,即把消灭曹操作为自己的斗争目标。他韬光养晦,掩盖自己,是为了有朝一日消灭曹操。如果只为保护自己,虽然也有意义,但还不是实现这一谋略的真正意图。当然,消灭曹操后,恢复汉室是他的最终目的。终于刘备大勇若怯,韬光养晦,保存了自己,获得了成功。而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国号汉,都成都,年号章武。与魏、吴鼎足而立,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纵观天下,凡能成大事者,必善于韬光养晦,如此方能弱化对手的警惕性,给自己制造成大事的时机。善于韬光养晦之人,是真正的智者,那种锋芒毕露,恃才傲物的人,很难成就长久的事业,三国时杨修之死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而欲成一番事业,隐忍方为上策。

养志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安定,意志坚定、精力集中。对外要明察各种人物,知道他们的意志状态,知道他们的能力,才能做到知人善任。

在现实生活中,养志首先要做的,重在使自己的心安定下来。自己的内心安定了,志向就明确了,意志就坚定了;志向明确,意志坚定,那么人的威势就不会散亡。世界上的事情纷繁复杂,只要意志坚定,心神合一,反复实践,就能顺利掌握其中的规律,事情也就变得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原文翻译解读案例

鬼谷子·本经阴符·实意法螣蛇

原文

实意法螣蛇。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计谋者,存亡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闭,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注释

1、螣(téng)蛇:传说中能飞的蛇。

2、实意:实,充实,充满;意,意思,思虑。

3、神明荣:神,精神,神志;明,聪明;荣,繁茂、旺盛。

4、心遂安则所行不错:如果内心安详,行为上就不会犯错误。

5、凝:指稳定、巩固。

6、寄:依托、依附。

7、信心术:使心术诚明。

8、枢机:意指重点。

9、审:详细,周密。

10、反听:听取他人的意见。

11、牖(yǒu):指窗户。

12、无方:指没有极限的世界。

13、神宿:指神明留住心中。

译文

效法螣蛇是坚定意志的好方法。只有在五气和思想上狠下工夫,才可以坚定自己的意志。一定要做到心情安详宁静,思虑要周详而深远。只要心情安详宁静,精神就会轻松愉快;只有思虑周详深远,计谋也才会无懈可击取得最大的成功。只要精神轻松愉快,心志就不会紊乱无章;只有计谋成功了,自己的成就才会得到认可,功业才不会被否定。意志和思虑能够安定,心情就能保存安详;自己的行为没有差错,精神就能宁静。如果胆识和心气都是暂时寄住在心中而游移不定的,那么奸邪就会乘虚而入,诈谋也会乘机来施展,讲出的话也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就会破绽百出。所以要坚信通达心灵的方法,信守纯真始终不变,静静地等待意志和思虑的交汇,听候期待这一时机的到来。深远奇妙的计谋是国家存亡的关键,如果思虑没有与意志相互交汇,那么所听到的事情就不是十分详细清楚明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即使等待再长的时间,好时机也不会到来,计谋也就失去了作用而变得毫无意义,那么你的意志也就失去了依托,计谋也就成了虚而不实的东西。所以,在思虑计谋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意志坚强,心气宁静。无为要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使精神、魂魄固守纯真,不为外界的浮华与诱惑而浮动。这样就可以对内自我反省提高修养,对外听取客观清楚明了的消息。凝神定志,神游太虚幻境,等待时机与神仙往来,观察开天辟地的规律,了解自然界万物演变的过程,揭示阴阳变化的规律,探索人世间治国安邦的道理。这样自己不用出门,也一样可以知晓天下大事,不用打开窗户,就可以看见有利的时机,没有看见民众就可以发出准确的命令,政令没有推行就已经天下大治了,这就是所谓的“道”。它可以与神明交往,与无限的世界相应和,并能使神明长驻心中。

解读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意思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安静,都希望思虑能够深远。

静心的前提是安心。人若静心,则五脏六腑内的环境得以有序地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和谐与平衡,这样,人的精、气、神才能得到滋补与营养,达到精力充沛、心神旺盛的境地。换而言之,意志安定,则心境安详。心境安详则所作所为就不会有多少大的差错,精神愉快就能使精神集中。所以鬼谷子说:要坚定意志,心境要平静,思虑要深远。

做到平心静气应对一切是处世态度的一种境界、一种气度和一种修养。

有些朋友求人时心急火燎,巴不得对方马上着手就办,如果对方一两天没什么动静,便有些沉不住气了,一催再催,搞得人家很不耐烦。这也不是求人的正确态度。

也许对方有自己的难处,不得不慢慢作打算;也许他对应承你的事自有安排。一旦求了人家,就要充分相信人家。

战国时,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打算发兵征伐中山国。有人向他推荐一位叫乐羊的人,说他文武双全,一定能攻下中山国。可是有人又说乐羊的儿子乐舒如今正在中山国做大官,怕是投鼠忌器,乐羊不肯下手。

后来,魏文侯了解到乐羊曾经拒绝了儿子奉中山国君之命发出的邀请,还劝儿子不要跟荒淫无道的中山国君跑了,文侯于是决定重用乐羊,派他带兵去征伐中山国。

乐羊带兵一直攻到中山国的都城,然后就按兵不动,只围不攻。

几个月过去了,乐羊还是没有攻打,魏国的大臣们都议论纷纷,可是魏文侯不听他们的,只是不断地派人去慰劳乐羊。

可是乐羊照旧按兵不动,他的手下西门豹忍不住询问乐羊为什么还不动手,乐羊说:“我之所以只围不打,还宽限他们投降的日期,就是为了让中山国的百姓们看出谁是谁非,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收服民心,我才不是为了区区乐舒一个人呢。”

又过了一个月,乐羊发动攻势,终于攻下了中山国的都城。乐羊留下西门豹,自己带兵回到魏国。

魏文侯亲自为乐羊接风洗尘,宴会完了之后,魏文侯送给乐羊一只箱子,让他拿回家再打开。

乐羊回家后打开箱子一看,原来里面全是自己攻打中山国时,大臣们诽谤自己的奏章。

如果魏文侯听信了别人的话而沉不住气,中途对乐羊采取行动,那么后果可想而知,那就是:自己托付的事无法完成,双方的关系也再无法维持下去了。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当一个人失去耐心的时候,同时也失去了清醒的头脑,也就不能冷静地分析事情。

怎样使自己变得耐心一点,在紧张的情况下保持心平气和呢?也就是说在不同环境下怎样消除烦恼的情绪,至少对它有所控制呢?

急性子的人大都不愿浪费时间,因此他们把时间安排得很紧,工作中的时间都安排得恰好,不容许有什么延误或出什么差错。不过,要想万无一失,最好还是留有一定的余地,你所参加的约会越重要,预留的时间就应越充裕。如果是一场必不可误的约会,那就应该留出大量的时间做回旋余地。

你如果感到十分烦躁,无法理清思绪,请运用你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深深地潜入一个宁静的身心环境,进入一个稳定、美妙的境地。一位朋友说:“当我感到思绪纷乱的时候,我就努力想象小河岸边那宁静的风景胜地,它常使我的紧张和烦躁情绪消退许多。”

克服急躁,保持心平气和的方法之一是经常检查自己是否常犯这种毛病。如果你的急躁情绪仅属偶然,你的烦恼便自会消除。但如果你总是怒火中烧,粗鲁无礼,那就应该认识到你对自己是看得过重了,以至于对任何人或任何事都不愿等待。

幽默有时也能帮助你保持心平气和,想方设法将难堪场面化为幽默的故事,以便使对方感到有趣可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观察力敏锐的人,因为这样有助于你抵制急躁情绪的产生。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原文翻译解读案例

鬼谷子·本经阴符·分威法伏熊

原文

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注释

1、分威:影响深远,威势迅猛。

2、伏熊:想要进行偷袭的熊,首先要把身体伏在地上,然后才采取行动。

3、以镒称铢:镒是重量单位,相当于二十四两;铢,二十四铢为一两。以镒称铢意指容易移动。

译文

效法伏熊,分布隐蔽威风。分威的意思就是把一部分威风隐藏起来。要平心静气地坚持自己确立的志向,使精神归于心舍,那么威风就会变得更加强劲。威风因隐伏而强劲,内心就更加坚定有底。内心坚定,就可以所向无敌。所向无敌,就可以用分布隐伏威风来壮大气势,使其像天空一样壮阔。以实取虚,以有取无,就好比用镒来称铢一样轻而易举。这样一来,只要你一采取行动,就会有人跟随;只要你一呐喊,就自然会有人附和。只要屈起一个指头,就可以观察其余各指,只要能见到各指活动的情形,就说明外人无法离间他们。如果通晓唱与和的道理,就可用离间的手段去加大敌人内部的裂痕。如果审察透彻,就能够使敌人的弱点自己暴露出来。这样就不会盲目地行动,威势也可以分散一些。在想要采取行动之前,必须先培养心志,并把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蔽起来,暗中观察对手,分析对手,找出对手的漏洞。凡是懂得坚持自己意志的人,就是能不断加强自我养气的人。凡是知道谦让的人,就是能替人养气的人。因此要设法让思想交流与精神的交往发展下去,让武力争斗得以化解。这就是所要实现的形势。

解读

鬼谷子认为,人应该把一部分威风隐藏起来。以实来取虚,以有来取无。分威也可以说是一种伪装。用伪装的方法将真正的志向和动机隐藏起来,使自己不受外来的干扰和侵略,便于保存和发展自己。

自古成大事者做人都非常低调,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心志,能以静伏动,看似没有,实则充满。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

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在店面是不陈列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

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

杨修是曹营的主簿,他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是很有名的思维敏捷的官员和有名的敢于冒犯曹操的才子。

刘备亲自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也率领四十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适逢厨师端来鸡汤。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人们便把这作为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敦大惊,请杨修至帐中细问。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敦也很信服,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斩了。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旷物,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兵出潼关,到蓝田访蔡邕之女蔡琰。蔡琰字文姬,原是卫仲道之妻,后被匈奴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传入中原。曹操深怜之,派人去赎蔡琰。匈奴王惧曹操势力,送蔡琰还汉朝。曹操把蔡琰许配董祀为妻。曹操一日去访蔡琰,看见屋里悬一碑文图轴,内有“黄绢幼妇,外孙薤臼”八个字。曹操问众谋士谁能解此八字,众人都不能答。只有杨修说已解其意。曹操叫杨修先勿说破,让他再思解。告辞后,曹操上马行三里,方才省悟。原来此含隐语“绝妙好辞”四字。曹操也是绝顶聪明的人,却要行三里才思考出来,可见机智捷才远不及杨修。

曹操曾造花园一所。造成后曹操去观看时,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写一“活”字。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翻修。曹操再看后很高兴,但当知是杨修析其义后,内心已忌惮杨修了。又有一日,塞北送来酥饼一盒,曹操写“一盒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杨修入内看见,竟取来与众人分食。曹操问为何这样?杨修答说,你明明写“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曹操虽然笑了,内心却十分厌恶。曹操怕人暗杀他,常吩咐手下的人说,他好做杀人的梦,凡他睡着时不要靠近他。一日他睡午觉,把被子蹬落地上,有一近侍慌忙拾起给他盖上。曹操跃起来拔剑杀了近侍。大家告诉他实情。他痛哭一场,命厚葬之。因此众人都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曹操的心,于是便一语道破天机。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犯着了曹操:杨修之死,植根于他的聪明才智和喜欢强出头的恶习。

这个世界上才能高的人很多,但懂得“分威”的人却不是很多,同样一部《三国演义》,死于曹操手下的才高八斗之士还有很多,如孔融、祢衡之流,皆因他们不善于隐藏或收敛自己才命丧黄泉。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实则充满,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原文翻译解读案例

鬼谷子·本经阴符·散势法鸷鸟

原文

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失威势,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长短。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散者,不以神肃察也。

注释

1、鸷鸟:凶猛的鸟。如鹰鹯之类。

译文

效法鸷鸟,散开舒展气势。散开气势是由精神支配,实行时必须沿着空隙运行,才能威风壮大、内力强盛。如果寻找缝隙运行,那么气势就可以散开。散开气势的人,能包容一切和决定一切。意念一旦丧失威势,精神就会陷于涣散,言语就会外露无常。为此,要随时考察对方意志的度数,比较彼此的方方面面,衡量彼此的优势劣势,这样利于用揣摩术来策划谋略大事。如果对方没有间隙就不分散气势。所谓散势,就是等待最有利的时机再采取行动。因为一旦采取行动,气势必然就会分散。因此,凡是善于研究运用间隙的人,一定要对内精通五气,对外善于观察虚实。即使采取行动,也不使自己失之于分散,给对方留下可以利用的间隙。行动起来以后就要跟踪对方的战略思路,并掌握对方的计谋,快速制定相应的策略。有气势,就可以决定利弊得失,就可以威胁权变的结局;气势一旦衰败,其结果不言而喻,就没有必要费心去研究它了。

解读

聪明的人会以最正确的方式方法让别人体会到他的威势。如何散发自己的威势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效法鸷鸟,善于利用对方的间隙采取行动,只有这样,威势才能发散出去。若要运用散势之术,便要做到精神专注,善于做到思考与观察,看准敌方的间隙,从而当机立断。当内心与精神不能很好地集中时,便有可能暴露了自身的缺陷与弱点给对方,使得自己丧失先机,从而陷入了被动的地位。所以如果要想做到循间散势,便要首先集中精神,寻找对方的缺陷,然后选择好良机,出其不意,好似鸷鸟一般取得胜利。

曾经在上海滩风云一时的流氓大亨杜月笙便用“散势”的方法为自己渡过了难关,其事迹至今值得让人玩味。杜月笙号称十里洋场的“第一号闻人”和“工商界巨子”,其门徒众多,权势显赫,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为上海滩上三大“大亨”。

1948年夏,为扭转全国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蒋介石特派儿子蒋经国督导上海地区经济管制,并组成了逮捕不法之徒的“打虎大队”。恰在这时,杜月笙的三儿子杜维屏因私自套汇港币四十五万元外汇,被蒋经国查获,蒋大为震怒,立即下令逮捕了杜维屏,这在上海滩引起了巨大震动。对于威风八面的杜月笙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现在蒋经国居然如此大胆,竟然欺负到他头上。杜月笙虽然恼怒,却仍然保持心神镇定。对于蒋经国的下马威,杜氏门徒建议“老师”给蒋经国点颜色看看,让这位“皇太子”知道上海滩不是新赣南。但杜月笙却不动声色,既不向主管方面求情,也不跟亲朋故旧诉苦,反而一本正经地说:“国法之前,人人平等,杜维屏果若有罪,我不可能也不应该去救他。怕什么,我有八个儿子,缺他一个,又有何妨?”其实,杜月笙正在暗中寻找机会,一旦找到机会,他就要好好地报复一下蒋经国。

几天后,蒋经国把上海滩上的名流都请到浦东大楼,准备当众对杜月笙施加新的压力。杜明知是“皇太子”摆的“鸿门宴”却不便“拒邀”,会议一开始,蒋经国即正色道:“对这次币制改革,上海各界人士热烈赞助者很多,但有少数不明大义的人,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兴风作浪,影响国计民生。本人此次进行经济检查,若囤积物资逾期不放,一经查出,全部没收,并予法办。”

大家都很明白蒋经国的话显然是讲给杜月笙听的。岂料他的话音刚落,杜月笙立即起立发言:“我儿子违反国家的规定,是我管教不严,我把他交给蒋先生依法惩办。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也可以说是今天到会各位的要求,就是请蒋先生派人到‘扬子公司’的仓库去检查检查。扬子公司在囤积的货色方面尽人皆知,是上海首屈一指的。今天我的亲友的物资登记查封,也希望蒋先生能一视同仁,把扬子囤货同样予以查封,这样才服人心。”杜月笙还软中带硬地说:“倘若蒋先生吃不准,我可以陪你检查。闲话一句,我身体有病,不能多坐了。”说完离座而去。杜的发言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语惊四座。工商界巨头们不禁暗中佩服这位大亨。杜月笙既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皇太子”自然也不会示弱,他立即表示“扬子”如有犯法行为,绝不宽恕。

顿时,“扬子囤货案”弄得满城风雨,整个上海都在议论这件事,纷纷嘲讽蒋氏家族的丑闻。扬子公司原是一家“皇亲国戚”公司,孔祥熙的大公子孔令侃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孔少爷凭着他是蒋介石的外甥,根本不把“打虎大队”看在眼里。但杜月笙先发制人,蒋经国又不能按兵不动,遂下令查封了“扬子”之仓库。孔令侃立即向小姨妈宋美龄求援,哭诉蒋经国自相残害手足的行为。宋美龄立即出面调解,可是蒋经国根本不听,宋美龄无奈,只好又搬出了蒋介石。蒋介石听罢原委后,不禁埋怨起儿子来,认为他毕竟出道不久,怎么假戏真做,打“虎”打到自己家族头上来了,结果,扬子一案不了了之,杜月笙的三公子也早在此事了结之前出了监狱。

古人说: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讲的就是要善于捕捉战机,看准对方漏洞,抓住对方的弱点乘虚而入,最终取得胜利。杜月笙可谓此中的高手,孔家和蒋介石的关系在当时是尽人皆知,杜月笙就看准了蒋经国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孔家大公子怎么样,只要孔令侃的国货没事,那自己的儿子也会跟着没事,可见,只要抓住对方的弱点,就不怕对方不就范。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原文翻译解读案例

鬼谷子·本经阴符·转圆法猛兽

原文

转圆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注释

1、转圆法猛兽:圣人的智慧就像转动中的圆珠,能够操纵自如,不过这却类似猛兽的动作。转圆,转动圆体的器物。

2、形容:此处指形象。

3、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天地永远没有边际,人世间会有无穷的吉凶循环。

4、错事:错,通“措”。措事意指安置事物。

译文

效法猛兽,把智谋运用得像转动圆球一样。何谓“转圆”?变化无穷的计谋就是“转圆”。想要拥有变化无穷的计谋,首先必须得拥有圣人博大的胸怀,以便施展深不可测的智慧,再使用深不可测的智慧来沟通心术。这样,即便是在神明与天道混为一体的时候,也可以推测出事物变化的道理,可以解释宇宙无穷无尽的奥秘。不管是智慧韬略还是奇计良谋,都各有各的形式,各有各的内容。或者是圆略,或者是方略,有阴谋、有阳谋、有吉智、有凶智,都根据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针对的对象不同而不同。圣人凭借这些智谋的运用,转圆变化以求得与道相合。从创造化育万事万物的人开始,各种活动和行为没有不与天道相合的,借此也可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天地是广大无边的,人事是无穷无尽的。所有这些又各以其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考察其中的计谋,就可以预测成败与兴衰。所谓转圆,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凭借智慧与自然规律来预测国家存亡事业兴衰的大事,他们深谙转圆就是为了就方的道理。所谓圆,就是为了便于语言合转;所谓方;就是为使事物稳定;所谓转化,是为了观察计谋;所谓接物,是考察进退的想法。将这四种办法融汇贯通,然后归纳总结出要点和结论,以发展圣人的学说。

解读

鬼谷子的所谓转圆就是指效法猛兽扑食,以速取胜。快速用兵,就要善于捕捉和创造战机,让指挥变得果断,切忌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还要审时度势,见机行事。

优柔寡断不是沉稳老练,而是不知所措,前怕狼后怕虎,它往往让机会从眼前溜走,让你做事时总与成功擦肩而过,优柔寡断甚至能让你的心智遭受腐化,逐渐丧失做事的决心和干劲,以致最终一事无成。

朱全忠篡唐改朝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拍案大骂:“早已料到朱贼必谋朝篡位,今果出篡逆之事!”他分析了国内形势:虽有蜀王王建、风翔岐王李茂贞、淮南弘农王杨渥等皆不服朱全忠,但势力皆不抵朱全忠;国内尚有诸多零零星星拥兵将领正持观望状态,百姓尚心怀唐室;自己虽势力较强,但一时也难以消灭朱全忠。于是,李克用决定仍沿用唐朝名义,号令天下,扩充势力,以图后计。

李克用召集文武百官至晋王府正殿,容色悲戚,声音带泣,说道:“逆贼朱全忠已僭位于汴,大唐虽亡,孤臣犹在。请列公随孤一同遥拜大唐列祖列宗之陵。”说到此,他哽咽痛哭,来到殿下,向西长安方向撩袍跪下,众文武亦跟其跪伏于地。李克用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伏地放声痛哭,边泣边道:“臣李克用未能剪除国贼,臣应责罪!臣誓除朱逆,以报国仇!”说罢,又大哭不已。

文武官员无不被李克用深情感动得涕泪横流,殿内一片悲愤哭声。内心最悲伤最受感动的,是原唐朝所派的监军张承业。这位唐昭宗派到太原来监视李克用的太监,见李克用对唐室如此忠诚,感动得跪下膝行到李克用身边,托着李克用的手臂,颤声哭道:“晋王忠于唐室之心,天地可鉴!请晋王保重身体,恢复唐朝社稷还仰仗晋王哩!”群臣亦纷纷上前劝慰,李克用方用袍袖拭泪,回到座位,传命道:“河东仍沿用大唐天祐年号,河东之地仍是大唐天下!”张承业奏道:“朱贼篡逆,应当传檄诸侯,会兵伐之!”李克用欣然答应,即命人起草讨伐朱全忠的檄文。

杨渥、王建见唐朝已灭,皆欲想立国,但都希望李克用开头。二家俱派使臣致意李克用。李克用则欲借二使臣之口,传播自己忠于唐室之意于天下。李克用拿出一支箭来,折为两半,一半递给王建使臣,一半递给杨渥使臣,说道:“烦二公持此回主公,孤发誓今生今世决不失节,生为唐臣,死为唐鬼!”于是天下各路诸侯皆谓李克用忠心唐朝,愿为结交。

前面提到的原唐昭宗监军张承业,在帮助李克用谋划发布檄文讨伐朱全忠后,又为李克用立下三大功劳:一是利用他的原唐朝宫中太监的身份,奔波于各路诸侯之间,说服众将响应李克用讨伐朱全忠的檄文,使得李克用得以联合天下诸军,声势大振,势力骤增。二是在李克用去世后,竭尽全力拥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继任晋王之位,统领兵马继续讨伐朱全忠。三是替李存勖镇守太原,筹集粮草,招募兵卒,补充军饷,使得李存勖一心无虑地在前线指挥战争。当然,张承业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唐朝。

经过李克用十几年的努力奋斗,于公元923年,李存勖终于灭掉后梁,自立为帝,建国号仍称“大唐”,史称后唐。

李克用审时度势,仍沿用大唐旗号,暂不称帝。但沿用大唐旗号,号令天下,需有一套措施。李克用最明智的一举是当着众文官武将,用哭吊大唐祖宗来表明自己忠于唐朝的政治态度,首先获得了本藩镇内将士的拥戴,然后才是晓谕天下,遍发讨伐朱全忠的檄文,赢得天下各路诸侯的响应,创立了新的一代王朝。可见,作为政治家审时度势非常重要,而善于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亦很重要。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原文翻译解读案例

鬼谷子·本经阴符·损兑法灵蓍

原文

损兑法灵蓍。损兑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溪。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注释

1、灵蓍(shī):蓍,草名,古人常以其茎作占卜之用。

2、机危:同“机微”。这里指细微的征兆。

3、合于事:文中指核对某种事物。

4、兑者,知之也:兑可以增长知识,加深认识。

5、辞不烦:辞要简单而得要领。

6、圆者不行,方者不止:圆者、方者指的都是计谋。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说,如果运用巧妙的计谋,即使圆形物也不转动,四角物也不停止,如此就可以打破对方的一切计谋。

译文

效法灵蓍变化之法,可以准确预测事物的损兑吉凶。所谓“损兑”,是在事物刚刚有征兆的时候,作出的一种微妙的判断。有些事情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合情合理的,有些事情总会有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事物这些微妙的变化,也应该仔细观察。所以圣人用无为之治来对待有德之治,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是不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变化。所谓“兑”,就是用心地仔细观察外物,所谓“损”就是排除不利因素后再去实行。假如通过“兑”与“损”都行不通的时候,圣人也不会以自己的言论来改变他人。言辞简明扼要,内心没有丝毫急躁,意志坚定而心无杂念。遇到事情,都是根据事情的难易程度,再进行谋略策划,其根本就在于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圆”的计谋不擅自实施,“方”的谋略不随便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大功”。无论是增益其辞,还是减抑其辞,都可以言之有理。如果用分散实力的权谋,就要发现增加威力之后所显示出来的危机,并迅速作出决断。所以善于掌握损益变化的人,就好比在千丈的大堤上决堤,又好比在万仞山谷中转动圆石,运用得轻松自如。而他们可以这样做的原因,都是因为形势变化的结果。

解读

“损兑”,即便是最微小的变化,也不可不细察。世间万事有成有败,也有偶然巧合,其间存在的隐微变化,不能不仔细观察,而观察言辞要与事物结合,了解事物要做到心神专一,行动果断就要减少杂念。因此,圣人用合乎自然的无为之道来对待所得知的情况。

曾国藩当年和太平军打仗,他招收士兵很有自己的见解。他善于从应征士兵的身体上,辨别其出身。他的湘军士兵,几乎无一不是黑脚杆的农民,这些朴实的农民,既能吃苦耐劳,又很忠勇,一上战场,则父死子代,兄代弟继,义无反顾。曾国藩招募兵勇有自己的条件,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而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这是因为禀性不同,如山僻之民多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浮情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善用兵者,常好用山乡之卒,而不喜用城市近水之人。这种从细节识人的方法确实十分特别。

领导者为了考察和了解一个人的某方面的能力以及内心的想法,通常也会在很小的细节检验他的能力和心灵的诚实与否。

宋神宗年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他的政敌弹劾下狱。宋神宗以及太后都知道苏东坡可能是因为才高而被忌妒了,于是他们就想出一个方法来试探苏东坡。

一天夜里苏东坡正要入睡,忽有一人走进囚室,放下一个箱子做枕头,倒地便睡。

东坡以为他是新来的囚犯,未予理会,只管安睡。不料在天快亮时,那人推醒东坡,对他说:“恭喜,你安心吧,不用愁了。”原来那人是皇上派到狱中观察东坡的太监,他回宫里禀报:“苏轼很安静,夜间睡得很沉。”

神宗点头说:“我知道他问心无愧。”

不久,苏轼就被释放出狱了。

宋神宗从苏轼安然入睡的小事上,得知他内心无愧,可谓有识人之明。

我们可以从宋神宗的这种见微知著的“察人术”学到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我们应该多注意细节,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细节往往能够决定事物的成败,它也同样适用于人才的选择,因此,作为一名领导者,就要学会从细节之处考察人才。

同样的道理,领导者在考察员工、选拔干部时,可以从平时的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因为,一个人在工作中可能有所隐瞒,但是从他平时的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细节便可以显示出他的真实本性。要从生活细节上去观察、识别一个人,往往会带有很大的经验性,这就要求领导者们要时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察觉他人不易发现的特点,能够在短暂的言行中发现对方最隐蔽的特征。但在考察员工的时候,也不能以偏概全,单从一件事上下结论,要善于从事物的多方面来分析问题。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人,就必须学会从外到内去认识人的本质,也就是从外在的容貌、神色、声音、举止等观察其内在的心声。只要加强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处处留心观察,就能练就一双辨别人才的“火眼金睛”。